許多讀者買書,都會參照電商網站的圖書銷量排行榜。但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指出,這些榜單有可能失實,是出版機構花錢買來的。出版機構用什麼樣的手段買榜?對廣電總局的禁令將作何反應?電商網站又對此持什麼樣的態度?記者昨天對業內幾方面人士進行了採訪,揭開了圖書行業買榜的內幕。
記者聯繫上從事圖書出版行業多年的王先生,對於圖書行業買榜一事,他坦陳這已經是業內公開的事情,並表示自己供職的出版機構也曾買過榜。他向記者詳細揭秘了買榜的方法、價錢。
總局調查
買榜現象嚴重,將加大抽查力度
當下,網上書店對出版發行業乃至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規範網上書店經營活動,已成為行業關心的話題。日前,就此話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王岩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他首先指出,網上書店在近幾年保持了迅猛的發展勢頭。據調查,2012年,網上書店出版物銷售額已佔全國出版物零售市場總額的14.5%。然而繁榮的網上書店也滋生出不少問題:比如老生常談的過低書價擾亂市場秩序。除此之外,王岩鑌還指出了新的問題:存在銷售排行榜“買榜”和“書托”問題,對讀者造成誤導。王岩鑌表示:“網上書店設立暢銷書排行榜和圖書評價,增強了與讀者的互動,成為讀者購書的重要參考,受到讀者的歡迎。但也有一些出版社和書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利用內部員工回購圖書製造暢銷假像。”
據悉,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曾專門就“買榜”和“書托”問題對噹噹網、亞馬遜和京東商城3家主要網上書店進行調查,並抽查了其暢銷圖書排行榜。調查發現,噹噹網24小時榜和7日榜上,江蘇某出版社和湖南某出版社多次集中出現。某出版社的書在噹噹網24小時榜和7日榜中,前20名圖書中竟高達11種。
王岩鑌還告訴記者,目前廣電總局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打擊這種不誠信經營、欺詐讀者的行為,包括督促網上書店加強管理、加大抽查力度,一經查實立即糾正等。
業內揭秘
民營公司成買榜主力軍
出版機構買榜,無非是製造某本書暢銷的假像,從而吸引不知情的讀者上鉤買書。王先生表示,買榜早就不算什麼新鮮事了,“音樂圈的買榜早就有了,圖書電商網站崛起了,出版業買榜的事也就多了。”
王先生告訴記者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幾乎每一家出版社都幹過,我指的是民營機構。”王先生解釋,“民營出版機構想要賺錢只能通過暢銷書,所以買榜就成了比較可行的辦法。”
出版機構人員頻繁下單刷銷量
所謂買榜,就是出版機構通過內部工作人員,在一段時間內連續購買同一本書,用這樣的方法虛增銷量,讓書進入暢銷排行榜。
王先生透露,出版機構或者供應商一般會找一個人集中購買,留下同一個收貨地址、收貨人。這也給有關部門留下了稽查的蛛絲馬跡。“和這個方法類似的,還有雇人在網站上給這本書刷評論,提高書的口碑。”
王先生表示,自己最近也聽聞了廣電總局對圖書買榜現象的禁令,自己所供職的單位今年也暫停了所有的買榜行為。但他無奈地表示:“這種現象會否消失殆盡很難説,也許出版機構會化整為零,雇很多的買手來操作。”
買榜平均每本書花兩三萬
王先生向記者詳細揭秘了買榜的過程。“比如一本書我們給電商的價格是零售價的5.8折,他們按7折左右的價格賣給讀者。這中間一折多的價格就要我們自己買單。”他説,一般每本書買榜的數量都不一樣,“如果要連刷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榜,那花的代價是很大的。平均我們每本書用在買榜上的錢大概是兩三萬。”王先生以一本書定價30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給電商的價格大約是18元,扣除印刷、版稅等成本之後大約每本書只賺6元。而如果為這本書買榜花了3萬元的話,就要再賣出5000本才能賺錢。“所以即便買榜後,我們也不會賺得太多。如果不買的話,基本上一定虧。”
名人暢銷書買榜現象尤其多
如果你以為買榜的書都是些小眾、冷門的書,那就錯了。
王先生告訴記者:“有時候越暢銷的書,尤其是名人書,買得最多。因為在剛開始銷售的時候,買榜讓它打響了頭炮,吸引了讀者的關注。”王先生承認買榜行為有損出版行業的誠信,但並不代表買榜的書就是糟粕,“如果有些書我們買榜後銷量還上不去,那就説明書本身不行,我們也會放棄。反之,那些因為買榜而暢銷的書,一定是本身品質過硬,得到了讀者們的認可。一般沒有價值的書,出版機構也不會費力去推的。”
網站態度
京東、亞馬遜已採取措施禁買榜
記者從幾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幾乎每家出版社的業績中,網路銷售量都超過了一半以上!這不得不讓它們對網路銷售重視起來,甚至運用不法手段。據悉,在圖書電商網站中,噹噹、亞馬遜、京東穩坐前三把交椅。記者了解到,卓越和京東都支援廣電總局對買榜行為的封殺。
記者昨天採訪了京東圖書的公關人員王女士,王女士向記者表示:“買榜這件事應該從網站和出版機構這兩個源頭處嚴格管理。京東目前已經採取了措施,由系統在後臺自動鎖定涉嫌買榜用戶,並由專職客服人員跟蹤刪除訂單。”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