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木心紀念專號。出版社供圖
2011年12月21日,木心逝世,“遺棄了畢生的文稿”。此後,得益於其學生、著名藝術家陳丹青的大力推薦,木心遺稿整理工程于去年上路,他更被譽為“被遺忘的文學大師”。在木心在紐約開講世界文學史的課堂筆錄《文學回憶錄》整理出版之後,他的影響力迅速波及公共閱讀領域,“木心文化現象”甚至被媒體選入年度文化事件。記者盧歡
繼去年推出《木心紀念專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二期木心紀念專號,首次披露木心未發表的遺稿《海伯伯》(未完成)與《如是我燈》序言草稿,於今年2月14日木心誕辰日面世。該社同時宣佈,今後《溫故》刊叢將一年一度出版木心紀念專號,陸續呈現木心的文稿、遺物、史料及相關評述。
本輯紀念專號延續上一年度的特輯體例,首次發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燈(序)》,並自諸遺稿中採擷精彩章句隨文編排。還有,從未發表的木心晚年與青年讀者的談話實錄也借此次機會公開。
木心逝世兩週年之際,陳丹青繼去年的悼亡文《守護與送別》後再次撰文《孤露與晚晴》紀念,也收錄在專號中。
這篇文章細述30年前紐約“老小無猜,海外孤露”的日子,首次刊發了木心若干珍貴影像,還交代了木心故居紀念館及木心遺稿初步清理的工作。
近年來,從讀書界到學界,關於木心文學創作的研究評論文章越來越多,有感性表白,有理性對話,除了讚美、懷念,也有各種爭議之聲。專號從大量的評論和紀念文章中,選取值得記錄保存的文章,如劉道一尋訪初安民、蔡明亮、陳傳興、駱以軍等13位臺灣作家、詩人、學者、主編、藝術家,輯錄有關木心文學的對談,回顧30年來木心在臺灣的文學往事;收錄兩場木心文學座談會的精彩現場實錄——2013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座談“文學史的另一種可能”和8月上海書展座談“木心的困難”。
此外,本期專號特地選擇刊印了木心先生早期和晚期的若干繪畫作品。這些畫此前從未發表過,不久將在木心故居紀念館展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