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柴靜顯赫家境遭起底 或為女兒隨母姓柴原因

時間:2014年02月21日 10:08 來源:金陵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柴靜在美國産女,女兒取名柴知然的消息被爆出後,關於柴靜的討論,一波接一波。而其中一個點則聚焦在“她女兒為什麼隨母姓柴,而不隨父姓趙?”坊間盛傳,原因在於柴靜家族在當地曾經很顯赫,所以柴靜希望女兒隨她的姓氏。由此,柴靜的家族背景被起底。

  誕生於當地的

  顯赫家族

  1976年,柴靜出生於山西晉南的小城臨汾,住的是祖上傳下來的大宅子。父親從醫,母親執教,可算是書香門第。柴靜家在當地是一個很大的家族,曾祖父是個秀才,整個家族都住在從祖上傳下來的一座有300多年曆史的大宅子裏。柴靜至今還記得童年時喧囂熱鬧的氣氛、雕花窗欞、木製油傘和那些古色古香的傢具。

  柴靜的媽媽是個堅強獨立的女人。由於姥姥去世很早,年幼的母親一直擔負起家中的大小事務,除了為姥爺和舅舅做飯洗衣服之外,還要刻苦讀書。那個時候,母親的成績一直都十分優異。在母親17歲時姥爺突發心臟病去世,當時,舅舅正遠在外地唸書,為了不耽誤舅舅的學業,是母親一個人強忍悲痛處理了姥爺的後事。19歲那年,柴靜的母親當上了一名小學教師,此後不到10年,因為教學業績突出,她被評為山西省第一批特級教師,不久又被任命為臨汾某小學校長。在這期間,柴靜的媽媽結識了善良執著的父親。

  在柴靜的出生之後,柴靜的爸爸媽媽忙著工作,很少能抽出時間照顧小柴靜。但身為教師的母親並沒有因此怠慢對小柴靜的教育。在柴靜兩歲的時候,母親就開始教她識字。母親用紙板剪成四四方方的卡片,在正面寫上“日”、“月”、“水”等字,背後寫上這些字的中文拼音。母親把做好的認字卡片用繩子穿起來,做成一串特別的項鍊,套在小柴靜的脖子上,讓小柴靜撥弄著卡片,提高學習認字的興趣。當別的孩子還在學説話的時候,聰明的小柴靜在母親的培育下,已經認識了很多字。

  4歲上小學,15歲上大學

  由於識字比較早,柴靜4歲就進入小學了,為了照顧小柴靜的生活和學習,母親把柴靜帶到自己任課的班級,讓她坐在最前排,和其他七八歲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雖然母親也知道柴靜可能聽不太懂,但仍讓她堅持聽課,每天放學回家還背誦和默寫課文,即使柴靜對很多課文似懂非懂,她還是會興致勃勃地閱讀它們。

  再稍大一點,母親就開始為柴靜訂閱各種兒童報刊。並在家裏騰出一間小屋子為她當作書房。每天放學回家後,小柴靜都會自己拿著小板凳坐在小書房裏看小人書《岳飛傳》。柴靜對文字的敏感與生俱來,小小的年紀,對所有寫字的東西都十分感興趣,無論是父親訂閱的《中醫雜誌》還是母親的函授書籍,她都能讀得津津有味。

  在柴靜上四年級的時候,媽媽調換工作,全家人都跟著她搬到她所執教的學校。小柴靜的行李只有兩件,一件是爸爸開完藥後留下的漂亮小藥盒,裏面裝幾枚硬幣。還有一件是一本《唐詩三百首》。帶著這些東西,12歲的柴靜由小學升上了中學。

  13歲時,柴靜接觸到了廣播。她開始貪戀廣播裏的熱鬧人聲和深入骨髓的歌。柴靜從那時才知道,廣播可以給人帶來一個如此新奇的世界,那一刻,柴靜夢想著能做一個電臺的廣播主持人,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離開這個地方,過上一種另外的生活方式,自己要“更自由,要過和身邊的人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1991年,15歲的柴靜到湖南長沙讀大學,對廣播的喜愛依然不減,最喜歡聽音樂排行榜和談心節目。後來她終於鼓起勇氣,寫信給湖南經濟電臺紅極一時的主持人尚能表達自己做主播的想法,她説:“可否幫我成就夢想?”這句話促使了這位名主持馬上給柴靜打了電話,讓她去面試。七月份的長沙,天氣酷熱,柴靜借用學校廣播站錄節目,錄完以後,汗水把衣服全都浸透了。面試通過以後,柴靜開心極了,她開始做她的第一個節目——《另一種聲音》。

  第一次坐到真正的演播室裏,柴靜沒有恐懼和緊張,她覺得自己就屬於這個地方。此後,她每天都會帶一沓稿子和磁帶去做節目,整個暑假她沒有回家,留在了長沙做節目。那段日子,她和家裏失去了聯繫,常常翻箱倒櫃地湊足5毛錢,跑到樓下買一袋最便宜的速食麵,計劃著吃一整天。長沙很大很熱鬧,但是無親無故的她卻倍感孤獨,每天都在過著同樣的生活:騎著自行車去做節目,然後再騎車回來。即便如此,她仍然覺得很快樂、很安心。

  從午夜電臺到央視調查

  日子就這樣在忙碌中一天天過去,轉眼到了畢業的時間。柴靜在學校學的是財會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家鄉山西太原鐵路局工作。恰好長沙當時要成立一個新的文藝臺,柴靜去應聘,考核之後就留下了。她毅然辭掉在別人看來既穩定又舒適的工作,帶著戶口和工作關係到湖南文藝電臺做節目,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那時的柴靜只有19歲,年少的她心裏只想著去實現心中的這個夢想,全然不顧自己身處異鄉的孤獨與寂寞。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柴靜主持的這檔《夜色溫柔》變得十分紅火,之後的幾年,她基本都是在電臺度過的。

  但是柴靜對現有成績的不滿足,使她幾經考慮做了個令所有人驚訝的決定:辭職去北京讀書。她不甘心讓自己的生命就這樣達到頂峰,她需要尋找可以不斷超越的未來。她放棄了自己已經擁有的光環,到北京廣播學院做了一名學生,睡在藍白相間的格子床單上,學的是電視編輯,生活簡單而有激情。

  到北京廣播電視學院不到半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三聯生活週刊》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她打電話過去時對方説已經招聘完了。“你們不是想要優秀的記者嗎?這還有期限嗎?”她的一句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機會。

  當柴靜在《三聯生活週刊》做得順風順水的時候,湖南衛視邀請她做談話節目《新青年》的主持人,當時《新青年》是湖南衛視改革後的一個新欄目。柴靜答應了,於是她開始一邊上學,一邊在電視臺做《新青年》的主持人。

  北廣畢業後,柴靜並不滿足《新青年》中駕輕就熟的工作,於是進入了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時空連線》節目,做記者兼主持人。這對柴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和挑戰。在央視工作之前,柴靜沒有受過什麼挫折,但是來央視做節目之後,一下就蒙了,不能指望別人手把手地教你,只能自己不斷地摸索學習。

  柴靜在沒有名校的學歷背景、不是新聞專業出身的情況下,度過了一段痛苦的適應期。文靜柔弱的柴靜開始時被同事認為不適合做新聞記者,當時她的壓力特別大。柴靜為了做好節目,從蹲馬步開始學起基本功,流汗流血、風吹日曬。她用最笨拙的辦法,像螞蟻一點一點地搬運食物一樣,一步一步竭盡全力地去學習,自己做策劃,觀摩同行的節目,上機編節目,每天都待在演播室裏,熬夜到淩晨三四點。

  2003年柴靜開始擔任《新聞調查》出鏡記者,2006年開部落格“柴靜觀察”,2012年底出版新作《看見》,從“調查”到“觀察”再到“看見”,柴靜説這是一步步地“後退”,一點點把視線放平,回歸到事物本身,“你讓別人看見,你才能看見別人,大家都同處於一樣的生活,愛恨慾望都無不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