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蘭種植
浙江臺州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以下簡稱仙居臺創園)于2009年11月5日經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是浙江省首批創建的兩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成立之初,仙居臺創園堅持規劃的“龍頭”地位,立足仙居的生態優勢和農業特色,不斷融合臺灣元素,高起點編制臺創園總體規劃,主要突出了其作為“合作創新之園、生態農業之園、休閒養生之園、耕讀文化之園,成為全國同類臺創園的示範園”的目標定位。
仙居臺創園立足核心區、規劃區、擴展區、輻射區四個層次,規劃區形成“一心、兩帶、兩區”的結構佈局(一心:即兩岸生態農業合作中心,即臺創園核心區;兩帶:精品楊梅産業帶和永安溪休閒觀光帶;兩區:兩岸生態農業實踐區和耕讀文化體驗區),邀請專家著重對核心區進行了詳規編制,進一步理清和優化區塊的産業佈局,提升了園區的品位。有了總體規劃後,臺創園開始著手各方面的建設,通過狠抓土地流轉、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和優化服務等措施,使園區建設得以穩步推進,取得顯著成效,促進兩岸農業交流。
抓住重點,高標準開展招商選資
招商引資一直是臺創園建設的重中之重,堅持引進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能力強、産業發展前景好、以及農業休閒觀光等項目。仙居臺創園管委會積極採取措施,通過挂職招商、節會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高標準引進現代農業企業。截止目前,仙居臺創園共累計簽約項目25個,協議總投資22億多元。項目主要涵蓋了有機農業生産、精品花卉苗木種植、種子種苗研發、特色水果種植、中藥材生産以及農業休閒觀光旅遊等産業。特別是2013年1月份,成功引進了海亮有機農業示範園項目,總投資10億元,建設集有機農業生産、旅遊觀光、體驗休閒、會議度假、展示推廣、配送銷售為一體的大型有機綜合産業基地,使之成為海亮有機農業産業在中國南方的示範項目之一。
夯實基礎,高效率推進項目建設
為了保證簽約項目早日落地,臺創園管委會明確專人跟蹤服務每家入園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確保項目正常施工。通過努力,園區已累計完成投資4.8億多元。首先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3000余萬元,建成了3萬多平方米的高檔智慧溫室大棚、1000多平方米蝴蝶蘭組培室以及鍋爐、操作道等附屬配套設施;完成了核心區3.2公里道路、1.5公里主排水渠道以及擴展區5公里長的道路和200米長、8米寬雙廟溪大橋等設施。2013年完成了核心區4.16公里長的自來水管網鋪設和園區主路口遠端監控設施安裝等,還完成了總長約5公里的四條排水渠道、道路的規劃設計和預算編制,並已進入招投標階段。其次督促入園企業加快建設。建立幹部跟蹤服務企業制度,積極幫助企業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加快項目建設步伐。目前,已建成200畝大三種子種苗、8萬平方米鐵皮石斛生産基地、200畝四季精品果園基地等,2013年包括海亮有機農業示範園項目、浙大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項目在內的多個項目得到逐步推進。
創新方式,多舉措破解制約難題
臺創園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難題也得到了一一破解。一是土地難題。當地通過出臺土地集中流轉優惠政策、建立幹部土地流轉考核激勵制度等形式,切實推進土地流轉。同時,安排專門工作組深入一線,著力做好農戶思想工作,確保土地自願、有序流轉。目前,園區已集中流轉土地6500多畝。二是資金難題。主動與農行、農發行等單位溝通聯繫,不斷探索和學習農業項目融資途徑。同時,積極向上爭取各類補助資金,為園區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優化服務,高要求提升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的好壞對臺創園的建設發展十分重要,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園區投資硬環境的同時,仙居臺創園管委會十分注重提升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效率,努力營造一個親企、助企的投資環境。對已簽約項目,借鑒工業企業簡化審批流程的做法,實施“高速綠色通道”審批制度,為企業早日落戶提供方便,在辦理相關手續過程中,指派專人代為辦理,實行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務。建立幹部跟蹤服務企業制度,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協助入園企業申報各類扶持政策,提高投資者對園區的滿意度。園區管委會還與浙江大學合作,在園區內建立浙大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設立“浙江大學科技特派員服務中心”,為入園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並舉辦各種技能培訓,提高企業員工技能,加快推進園區和企業的發展。
隨著項目的逐步推進,仙居臺創園各項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園區特色也已初步顯現,具有臺灣元素豐富、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能力強和企業自身經營效益高等特點,並已成為當地及周邊地區展示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産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平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交流和學習,吸取各地臺創園的成功經驗,不斷加大對臺交流合作,發揮臺創園在促進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積極作用,努力使仙居臺創園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