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遍地開花
在福清市漁溪現代農業園區,生豬為啥長在上千平方米的恒溫恒濕大欄裏?大欄底下,又為啥鋪上一層用秸稈、木材下腳料做的墊料?原來,這是省農科院首創的“微生物發酵床生豬大欄養殖技術”。該項目採用實時環境監控系統、智慧化飼喂系統,打造微生物發酵床人工腐殖質園區,實現了無污染、無排放、無臭氣的零排放清潔生産,讓大欄養豬的規模效應凸顯,實現了智慧農業的良性迴圈。
隨著智慧農業被列入“十三五”規劃,一幅新型農業蓬勃發展的藍圖正徐徐展開。近年來,福建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積極推廣“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技術,福建智慧農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尤其在物聯網技術應用、農産品電子商務等方面優勢凸顯,顯示出蓬勃的發展生機。全省智慧農業項目更是遍地開花,推動福建現代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也讓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走進長汀縣遠豐優質稻專業合作社,全省首家工廠化育秧中心、全程農業機械化機庫、植保無人機等智慧元素隨處可見,通過物聯網實現了智慧種稻。去年,該合作社牽手“網際網路+”,把生産的臺灣月光稻、歸龍山生態米等産品通過天貓、微店等渠道,進行線上銷售,銷售收入達100多萬元,進一步提高了種糧效益,智慧農業成效初顯。
尤溪縣是“中國金柑之鄉”,這兩年尤溪依託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對金柑産業進行全産業鏈再造,引導農民推廣物聯網智慧測控系統、大棚留樹保鮮技術,並通過標準化種植、農産品品質安全可追溯平臺和“12316手機客戶端”等方式,打造“數字金柑”,實現了“田裏耕種、網上結果”,讓果農的收入翻了好幾番。
……
“智慧農業不是要精耕細作,更不能棄之不管,而是擺脫靠天吃飯的窘境,打破發展壁壘,整合産業資源,推進農業智慧化、資訊化、現代化,讓傳統農業脫胎換骨、血脈暢通,煥發出新的生機。”臺灣瑞成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迪偉如是説。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