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閩臺茶鄉交流會舉行 兩岸共建紫雲山文化産業園

2012年01月12日 15:07 來源:東南網-海都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安臺茶業一脈相承

  安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劉錦川認為,閩臺茶鄉交流會系列活動的舉辦,為兩岸茶品種、技術、産業、文化交流和區域對接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必將進一步促進閩臺茶鄉互補互動,促進兩岸在産業、經貿、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安溪是全國産茶大縣、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祥地,合著中華茶産業振興繁榮的節拍,安溪茶産業厚積薄發,迅猛發展。鐵觀音香飄寶島,烏龍茶情係兩岸。安溪與臺灣的茶産業一脈相承,一味同心,長期以來互動良多,交往密切。以閩臺茶鄉交流會系列活動的舉辦為新的起點,安溪將乘勢而上,再接再厲,勇於擔當,為兩岸和平發展,為兩岸茶産業繁榮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創品牌需謹慎

  臺灣茶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葉淑盆表示,隨著ECFA的實施,2012年開始臺灣茶將零關稅進入大陸。這次的閩臺茶鄉交流會為此開了個好頭。以前,臺茶主要銷往日本、美國等地,近幾年,隨著兩岸交流的加強,臺灣茶開始大量進入大陸市場,ECFA的實施,將使兩岸的交流更加頻繁。

  葉淑盆認為,目前,大陸茶葉市場競爭激烈,作為企業必須找出自己的優勢,或選擇做生産,或是做品牌。做品牌,是條不歸路。要想做長久的品牌,市場方向要抓準,口袋要夠深,茶專業技術要夠紮實。品牌靠品質,品質靠管理,她認為,做品牌不可太隨便。

  走精製、有機、創新、規範路線

  海峽兩岸優質烏龍茶展銷會會長楊山虎對於福建茶産業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茶園管理要走精製茶葉路線;第二,提倡、推廣自然有機茶的理念;第三,對茶葉加工設備進行改良,提倡茶機械的創新研發,臺灣目前已經使用第六代的茶機械了,而福建不少地方的茶機械還是停留在第三代;第四,茶葉建議進行分級包裝,規範茶葉市場價格,為消費者提供透明的消費環境。

  以機械化制高檔茶

  臺灣南投縣名間鄉農會總幹事藍芳仁認為,臺灣的烏龍茶無論是茶種或製作技藝都源於福建,此次兩個茶葉重鎮交流對接,臺灣茶文化回歸祖地,必將更好地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近幾年,不少茶人都在提倡制茶技藝的傳統回歸,手工茶備受業內的關注。很多人都認為,要做出高檔茶,就不能靠機械化。對此,藍芳仁表示,臺灣名間鄉有95%以上的茶園都是採用機器採茶。用機械採出來的茶青照樣能做出高檔茶。經過驗證,只要茶樹生長健康、健壯,用機械採摘的茶青跟手工採摘的茶青一樣,都可做出高檔茶。可見,茶葉品質的提升關鍵還是要看茶園管理。

[責任編輯:馬迪]

相關閱讀: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