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閩臺茶鄉交流會舉行 兩岸共建紫雲山文化産業園

2012年01月12日 15:07 來源:東南網-海都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紫霞雲天林鶴年》開機儀式 

  《紫霞雲天林鶴年》開機

  作為本次活動結出的主要成果之一,當日,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紫霞雲天林鶴年》順利開機。

  林鶴年,晚清著名茶商、詩人,安溪蘆田人。林鶴年的茶詩為當代研究清末閩臺茶葉生産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更為博大精深的中華茶文化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據介紹,《紫霞雲天林鶴年》紀錄片分為三集,每集20分鐘左右,配以普通話、閩南語配音。將以林鶴年本人曾生活古民居建築特色的歷史還原、林鶴年故居的自然環境、林鶴年生活年代的社會大環境背景及其赴臺灣開發等生平介紹、林鶴年精神價值作為區分章節,一一挖掘、由淺入深、逐層展現。

  兩岸攜手茶業共贏

  業內人士稱,旨在推動兩岸茶品種、技術、産業、文化交流和區域對接合作的“2011閩臺茶鄉交流會”,必將掀起新一輪閩臺茶鄉互補互動,必將進一步促進兩岸在産業、經貿、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而本次活動,為兩岸茶人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交流平臺,一場觀點的碰撞由此展開。

  兩岸交流以茶為媒

  閩臺交流協會副會長韋忠慈表示,閩臺兩地歷來有以茶會友的傳統文化,茶文化已經成為兩岸交流交往的重要載體和紐帶。閩臺茶業同根同源,兩地茶鄉有很強的互補性,茶産業合作空間廣闊。臺灣擁有先進的茶葉精加工技術、茶葉機械設備製造技術、貿易行銷理念等優勢,安溪擁有馳名世界的鐵觀音品牌,珍貴的茶樹品種資源,悠久深厚的茶文化和幾十萬的技能型茶農,開展閩臺茶葉鄉鎮對接交流,有利於弘揚同根同源的茶文化,有利於閩臺兩地茶鄉建設相互借鑒,促進茶産業對接合作,更有利於深化兩岸基層交流,擴大兩岸特色鄉鎮影響,促進兩地鄉鎮更趨深入和有效合作。

  安溪縣舉辦閩臺茶鄉交流會,是近幾年來開展閩臺鄉鎮對接交流的延伸和發展,而且更具區位優勢,更凸顯專業特色兩岸交流活動。國臺辦對此項活動非常重視,並將本次活動列入2011年重點交流項目。

  茶的未來在精品化

  國民黨中常委、臺灣知名民意代表紀國棟認為,茶已經從強調生津止渴的功能,發展到如今注重其養顏、助消化、美容等方面的養生功效。茶如果僅僅當作普通農作物,它的發展空間就有限。如果能把茶定位為精品、藝術,未來的發展將無可限量。所以茶不在量多,而在質的提升。

  茶是一種軟實力,它在世界的推廣將有利於中國文化的傳播。茶如何超越咖啡、軟飲料,這是作為茶人思考和努力的問題。

  紀國棟表示,閩臺茶鄉交流,讓兩岸的交流從官方走向了民間。兩岸持續、深入基層的交流意義重大,不僅有利於兩岸的雙贏,還將帶來專業領域的突破。他認為,文化建設,也可以以茶為媒。

[責任編輯:馬迪]

相關閱讀: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