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寧海3.5萬畝改造養殖塘成“聚寶盆”

2016年12月02日 14:44 來源:寧波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以前沒人要的土塘,改造之後,竟變成了‘香餑餑’。”寧海百洋倉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高遠秀高興地説,去年完成標準化改造的1200余畝養殖塘,被眾多承包戶“一搶而空”,平均承包價上漲了500元/畝,僅此一項,公司就增收約60萬元。

  在市、縣兩級政府配套補貼激勵下,近三年來,百洋倉公司耗資近600萬元實施養殖塘標準化改造,“今年另一塊1500畝養殖塘也改造好了,很多人從象山、三門趕來排著隊要承包,看來承包費還得漲一漲。”老高説。

  養殖塘承包“身價”連年看漲,源於標準化改造給水産養殖帶來的巨大紅利。寧海縣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近12萬畝養殖塘以前基本是土池,一兩年不維修就自然坍塌了,加之基礎設施差,養殖效益大打折扣。從2014年起,寧海縣大力推行養殖塘標準化改造,平均每畝4000元的改造費用,市、縣兩級財政共補貼2000元。僅用兩年,該縣就完成標準化改造養殖塘2.2萬畝,超額完成三年改造1.5萬畝任務。目前,全縣有3.5萬畝已經改造的養殖塘,佔到全部養殖塘的三分之一多。

  “以前路太爛,穿雨鞋也走不進。現在澆上了水泥路,穿皮鞋走都沒問題。”養殖戶對養殖區條件的改善連聲叫好。在長街的新明橘場塘等地,養殖塘區進塘主路拓寬至3米,砂石路取代爛泥路,管理房通上了自來水,有的還裝上了空調。水、電有了保障,解除了養殖戶後顧之憂,也有助於增加增氧機等設備投入使用,提升養殖效益。

  寧海的養殖塘,以蟹、蝦和貝類(泥蚶、蟶子)套養為主。據縣海洋與漁業局統計,改造前後對比,養殖畝産量平均能增加15%至20%。寧海群英塘水産專業合作社改建後的600畝池塘,去年畝産值與前三年的平均值相比,貝類提升至6380元,增幅達18%;蟹蝦類增加至4402元,增幅達25.1%。與周邊的土池相比較,改造後的養殖塘,産量和利潤均高出兩成以上。合作社負責人徐軍超説,今年沒來颱風,産量有望再提一提。而且,改造之後的池塘不需要年年維護,又能省下一筆錢。養殖塘標準化改造,“政府幫漁民挖了個大‘聚寶盆’呢!”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