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北:確保“舌尖上”的蔬菜安全

2016年12月02日 14:09 來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轉發 列印

  “我們在大棚裏安裝的棚室多功能控制箱,能實時監控大棚裏的溫度、濕度等數據,坐在辦公室就能了解大棚內的情況。”11月24日,在盧龍縣劉田各莊鎮六百戶村的四季青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內,四季青合作社負責人孫瑜向記者介紹合作社新安裝的設備。

  “棚室多功能控制箱是我們跟隨市蔬菜管理中心去北京考察期間接觸的,這套設備不僅能夠監控大棚內的各項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自動進行通風、卷簾等工作,還能將每天的數據匯總到辦公室的大數據處理中心,進行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孫瑜笑著説,有了這設備,合作社內的技術員不用費心記錄大棚的各項數據了。“我們合作社一直有記錄蔬菜生長情況的規定,從2014年合作社成立至今,50個大棚都有自己的數據記錄,詳細記錄了蔬菜的定植時間、收穫時間、澆水和施肥記錄等情況,出售給超市的蔬菜也有銘牌,保證每一批蔬菜都能追溯源頭。”

  “蔬菜品質安全不但是種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市蔬菜管理中心生産科副科長高順介紹説,市蔬菜管理中心通過提供技術保障、強化監管責任,多措並舉,確保“舌尖上”的蔬菜安全。

  “市、縣農業部門成立了蔬菜品質安全領導小組,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監管網路,建立了蔬菜品質追溯制度。”高順介紹説,市蔬菜管理中心制定了詳細的蔬菜品質安全監管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將蔬菜品質安全保障工作納入市級財政預算,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安全生産監管及配套技術示範推廣。同時落實監管責任制度,落實了“一把手負責制”;落實“主管領導責任制”,明確工作職責;落實了“屬地責任”,市農業局與各縣區簽訂了農産品品質安全責任狀,各縣區負責本轄區蔬菜品質風險和安全隱患排查,組織品質安全監管工作;落實了責任追究制,各項工作明確了工作要求、工作標準和獎懲辦法,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我們通過技術服務和安全生産整合技術設施扶持相結合、無縫監管和品質追溯相結合等方式,確保全市種出來的蔬菜安全、綠色。”高順説,市蔬菜管理中心建立完善了市縣鄉村四級監管網路,劃分責任區域,制定健全了巡迴檢查制度。組織了對全市範圍的蔬菜殺蟲劑、生長調節劑的普查登記,編印《蔬菜農藥使用指導手冊》2萬份,協調組織農藥執法人員對轄區內農資經營單位開展全面排查,督導經銷商建立健全進貨臺賬和銷售臺賬,控制高毒限用農藥流向蔬菜生産區。為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制定了例行抽檢計劃,對蔬菜主要生産基地産品例行抽檢全覆蓋,把一家一戶生産的蔬菜納入例行抽檢範圍,對抽檢不合格産品追根溯源,消除系統風險和隱患。

  “蔬菜品質安全需要先進技術做後盾。”高順告訴記者,市蔬菜管理中心通過示範推廣安全生産整合技術,創建省部級蔬菜標準園15個,推廣膜下灌溉、水肥一體化、防蟲網、黏蟲板、性誘劑、熊蜂授粉等安全生産整合技術35萬畝。創新病蟲害綜合防治新方法,編制了韭菜、豆角、馬鈴薯、番茄、黃瓜等主要蔬菜品種綜合防治“大處方”,在主産區進行試驗示範,篩選最佳防治方案,開展了專場技術培訓10場次,發放“大處方”防治挂圖及明白紙5萬餘份。加強安全生産技術宣傳培訓,組織監管人員和科技骨幹開展針對性的專業技術培訓10余場次,編寫蔬菜品質安全生産常識和規範使用農藥常識、安全生産技術要點等技術資料10萬餘份,做到家家有個明白人、戶戶有張明白紙。

  “今年,市蔬菜管理中心開展了對馬鈴薯、胡蘿蔔、生薑、韭菜專項整治。”高順介紹説,市蔬菜管理中心成立了專項整治督導組,深入重點鄉鎮種植地塊實地檢查安全生産情況,抽查農藥經營門店。同時加強暑期監管,召開調度會,部署暑期監管工作,制定了《暑期蔬菜品質安全技術監管工作實施方案》,落實暑期駐點監管工作,建立暑期蔬菜工作週報告制度。

  “通過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監管網路,每一級都建立蔬菜生産檔案,可以實現生産過程無縫監管。”高順説,建設市、縣、生産主體三級蔬菜品質安全技術監管平臺,可以真正做到生産過程全程監管。通過加強生産檔案管理,統一編印了《蔬菜生産記錄冊》12萬冊,生産者要完整全面地記錄生産過程,加強源頭控制,確保品質可追溯。

  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07萬畝,保護地面積58萬畝,蔬菜總産量415萬噸,通過市蔬菜管理中心提供的各項技術、政策保障,全市蔬菜品質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確保全年的蔬菜品質安全。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