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北京市農工委、天津市農工委和河北省農業廳在廊坊簽署《京津冀休閒農業協同發展框架協議》。三地將按照“市場導向、優勢互補、資源共用、特色鮮明、共贏發展”的原則,在6個方面鞏固深化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推進機制,推進京津冀休閒農業協同發展。
統籌規劃京津冀三地休閒農業建設。共同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通過合理佈局、整合聯通、差異互補、突出特色,提升休閒農業整體水準,在經濟、生態、共用等方面實現多贏。
統一京津冀休閒農業標準體系。進一步加強三地休閒農業企業(園區)、休閒農莊、農(漁)家樂等經營主體的建設、服務、管理標準銜接,發揮各自特色資源優勢,規範競爭行為,營造公平環境。
共同打造休閒農業精品旅遊線路。將三地農業和農村的特色資源、特色文化、特色品牌、特色活動等進行深度挖掘和合理開發,共同打造風格各異、主題突出、串並線連的休閒農業精品遊覽線路,構建起京津冀休閒農業“廊道”。
建立京津冀休閒農業公眾服務平臺。大力推進“網際網路+休閒農業”,促進休閒農業産業鏈改造升級,構建京津冀休閒農業資訊平臺,實現資訊數據共用,休閒農業企業(園區)及産品線上行銷;加強宣傳推廣力度,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各類休閒農業經營主體爭取資金、技術支援,提升經營主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共同開展休閒農業人才培養。經常舉辦京津冀休閒農業培訓、觀摩交流活動,提高休閒農業管理者、經營者和服務人員水準,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滿意服務。
共同策劃休閒農業重大活動。發揮三地休閒農業協會職能和作用,挖掘三地休閒農業潛力和優勢,共同舉辦各類推介會、博覽會、創意大賽等活動,打造京津冀休閒農業區域品牌,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