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西藏聶榮縣:産業樹開出致富花

2016年10月31日 16:18 來源:西藏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以來,聶榮縣認真調研,集思廣益,按照抓住牧業一個根本,強化縣城牧業園區建設和公司化運作兩個支撐,多措並舉,攻堅克難,産業脫貧穩步推進,初見成效。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聶榮縣打破原有的“政府負責”制,出資2000萬元註冊西藏“聶牌”商貿責任有限公司,全權代管産業脫貧工作,積極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産業脫貧工作格局,走出一條“政府+企業+貧困戶”的産業脫貧新路子,通過機制創新,使公司真正成為畜産品供産銷一體化的全縣畜牧業發展和畜産品生産的龍頭,並統籌全縣合作組織的扶持資金和項目,帶動和規範全縣畜産品合作組織步調一致、整體推動。

  聶榮縣著力改變以往對牧民經濟合作組織“扶開工送一程”的扶持思路,轉變為“快馬加鞭”的理念,交由市場進行篩選。截至6月份,聶榮縣牧民經濟合作組織達到42家,國家級的合作社1家,標準化專業經濟組織示範點2家,經營種類包括畜産品、民族手工業、散裝油銷售等。參加合作社的牧民群眾達5392人,佔全縣總人數的11.7%。2016年1到9月份共創收839.89萬元,現金收入393.83萬元。

  今年,聶榮縣整合各類資金2600余萬元在縣裏的嘎確牧場實施了生態養殖場、畜産品加工、溫室大棚、安居房、垃圾填埋場、粗飼料加工等項目,進一步擴大嘎確牧場的規模,將嘎確牧場真正打造為“公司+合作組織+扶貧基地+牧戶+培訓基地+科研基地”的“六合一”脫貧攻堅産業扶持基地和生態養殖基地,確保每年帶動40戶100余人脫貧。同時,整合多方涉農資金846萬元,分別在下曲鄉嘎確村、尼瑪鄉瑪雜村、色慶鄉帕玉村實施牦牛育肥和奶製品加工銷售合作組織示範點項目,實施帕玉村小康新村建設,新建或維修成員住房、育肥基地、暖棚、水井、奶製品加工銷售點。色慶鄉帕玉牧民合作組織依託縣集體牧場和牲畜資源,以培訓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實施“金牦牛”科技專項工程,創收92.31萬元,合作組織成員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和現金收入達到14385.71元和10483.3元,分別是合作組織成立前的12.6倍和19.8倍。

  為優化産品品質,聶榮縣著力打造“聶牌”商標,充分發揮品牌效益,積極申報查吾拉牛“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走專業化、品牌化道路。按照“市場連龍頭、龍頭牽基地、基地促産業、産業攻扶貧、扶貧帶牧戶”的原則,加快推進嘎確合作組織規範化建設,確保西藏“聶牌”商貿有限公司順利運營,力爭80%以上的畜産品通過“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品質”的方式生産銷售。

  聶榮縣按照“用好現有人才、培養急需人才、發展專業人才”的原則,以縣職教中心和項目點為基地,以自治區農科院對口幫扶為依託,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對牧民群眾進行技能培訓,使牧民群眾有一技之長,為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共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13期,培訓牧民群眾588人次。同時,先後組織10批400人次的縣、鄉、村幹部和牧民經紀人、致富帶頭人前往拉薩、山南、那曲縣、班戈縣、聶榮縣色慶鄉帕玉村等地參觀考察,學習當地在農牧民合作組織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

  在幫助建立合作社、培養技術人才的基礎上,該縣著力幫助牧民群眾開闢市場,通過參加活畜展銷會、賽馬物資交流會、地區賽馬節和畜産品展銷會,簽訂長期供銷合同以及“合作社+牧戶+商標”的“品牌興牧”模式及“公司+基地+合作社”的“訂單扶牧”等形式,積極主動地為牧民群眾組織畜産品進入市場牽線搭橋、搭建平臺,幫助牧民群眾積極闖市場,實現畜産品向商品的轉變,使牧民群眾由單純的生産者向經營者轉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