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苗栽種後,需要幾年才能見效益。近年來,章丘市曹范鎮在大力發展核桃産業的同時,推廣核桃樹下套種柴胡、丹參等中草藥,有效地利用了核桃林下空間,實現生態和收益的“雙豐收”。
“之前我們村種柴胡的種柴胡,種核桃的種核桃,收入都不高,現在大家把它們合在一起,在核桃樹下套種柴胡,收入立馬提高了。”秋日的曹范鎮廟嶺村的山上層林盡染,景色雖迷人,村支書張元英卻沒有心思欣賞,村裏的東山上新栽了一批核桃苗和柴胡,他每天都要上山去看看這些“金苗苗”。
廟嶺村位於曹范鎮西南部,位置偏僻、發展落後,村內青壯年多外出打工,僅有老人孩童留守。借助退耕還果政策,最近幾年,村裏栽植了1.7萬株核桃苗。由於廟嶺村有10多年種植柴胡的歷史,在林業局專家指導下,廟嶺村還在核桃樹下套種了300畝柴胡,並由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供種、統一技術。
張元英錶示,村裏新種的核桃樹,需要三年時間才能達到盛果期,柴胡卻不需要這麼長時間。林下套種中藥,即沒浪費了土地,種植戶生活又有了保障。“我算了下這筆賬,1畝豐産期的核桃能賺3000元,1畝柴胡至少可以賺2000元,兩項加在一起,老百姓的收入一下子就上去了。”
“中草藥多喜濕耐陰,成活率比較高,而且套種之後可以與核桃樹一起打理,節約了時間和精力。”曹范鎮林業站李站長説,“部分中草藥因為習性特殊,甚至能起到防病害的作用,實現林藥相生的雙贏。”
曹范鎮是有名的“核桃之鄉”,所産的薄皮核桃已形成規模,每年核桃成熟期均有客商前來收購,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近年來,曹范鎮一方面通過退耕還果、免費發放核桃苗、政策補貼等方式,幫助貧困村種植核桃樹,發揮集群優勢,實現貧困戶增收;同時,通過提升園區管理、林下立體種植、建立加工基地等措施,提高核桃産值、實現核桃産業的新發展。目前,林下經濟在曹范鎮已頗具規模,在林下間套種的有中草藥、小米、地瓜等作物,實現“一地兩收穫、一地生二財”。太平、宋家廟、瓦口嶺等村,均以套種中草藥為主,林藥模式逐步成為鎮主流模式,得到廣泛認可。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