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在延邊德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産基地,擺滿了香菇菌棒。該公司已建成日産1萬棒的三條半自動化香菇生産線,香菇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目前,正在建設菌種生産線和香菇深加工生産線及香菇多糖提取、幹菇加工保鮮冷藏設施,具備了年産香菇菌棒1000萬棒,加工幹菇750噸的生産規模。
鏡頭2:走進圖們市石峴鎮合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食用菌標準化産生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20棟靈芝大棚,繼續往裏走,還有50棟吊袋木耳大棚。“一個木耳大棚能産出2300斤幹木耳,20個靈芝大棚能産出8000多斤幹靈芝,出廠價分別是85元和50元。”合作社法人王艷清説,合作社現已帶動兩個村200余戶村民實現脫貧致富。
鏡頭3:陰涼的樹林中,一朵朵靈芝像撐開的小傘鋪開在地面,生機勃勃,長勢喜人。“今年,我們種了100多萬株,加上去年種的,總共有180多萬株。”延邊大陽參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汪庭瑞向記者介紹,林下靈芝和野生靈芝一樣,都是在自然生態的環境下生長的,沒有人為污染,藥用價值非常高。
近幾年來,延邊州的食用菌産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過程。2015年,食用菌栽培數量達15億袋,其中,黑木耳栽培數量為14.09億袋,産量達58.7萬噸,全州耳農數達6萬戶以上,産值達40.4億元,敦化市黃泥河鎮、汪清縣天橋嶺鎮等5個鄉鎮經認定被授予“黑木耳之鄉”、“特産之鄉”等稱號。如今,延邊州的食用菌産業已經超越水稻等傳統産業,成為農業的第一産業。今年,延邊州食用菌栽培量比去年略有增加,尤其是林業系統栽培量增加幅度較大,預計産值將增加10%左右。
延邊州食用菌産業在黑木耳栽培數量穩定發展的同時,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香菇、靈芝、猴頭等傳統栽培品種栽培數量有所增加,天麻、豬苓、桑黃、銀耳、姬松耳等新品種均有不同數量的栽培。據不完全統計,天麻栽培面積大約達5100平方米,豬苓2400平方米,桑黃10萬袋,銀耳2萬袋,食用菌産業由單一黑木耳品種向多元化發展。
延邊州大力提倡、推廣“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的生産方式,使食用菌産業逐步呈現出園區化擺放、精細化分工、工廠化生産、標準化作業、品牌化行銷、多元化發展的局面。
目前,延邊州擁有各類食用菌園區22個,規模化食用菌生産園區有2個,全州集中擺放規模500萬袋以上的標準化食用菌基地17個,食用菌合作社70多個,菌包生産供應中心79個,各類菇棚達千余棟,自動化生産線7條,其中,香菇菌包的工廠化供應達到90%。涌現出延邊德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琿春市神怡菌業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一批規模企業,部分産品已成功進入日本、韓國、東南亞及美國市場,市場影響力及品牌知名度不斷顯現。
為了提升延邊州食用菌産業科技支撐力量,延邊州政府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為特色産業發展顧問,延邊州農委與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延邊特色産業發展中心、延邊德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簽訂博士後工作站協議,國家食用菌産業技術體系延吉綜合試驗站的建立,為延邊州食用菌産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如今,汪清縣天橋嶺鎮黑木耳農産品批發市場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客商前來採購,每年交易額達8億元左右。敦化市秋梨溝的黑木耳批發市場也已初步形成,中國長白山特産品物流網、長白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一批網上銷售平臺已投入運營,敦化、汪清還成立了成都花木交易所運營中心,逐步形成了延邊州食用菌線上與線下平臺的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