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廣西百色澄碧湖庫區:魚兒肥美 果蔬飄香

2016年10月31日 16:15 來源:廣西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澄碧湖芒果産業扶貧綜合(核心)示範區一角。

  進入10月,澄碧湖秋收與冬種的景象交織:坡上瓜果飄香,大棚裏的秧苗已經吐出新綠。

  泛舟澄碧湖,行進處沒了往日的養魚網箱,沒了打撈刀魚的柴油機船。目光所及,水面波光粼粼,遠丘蓊蓊鬱鬱……

  澄碧湖庫區走綠色發展路子,如今漁業産值達648萬元,周邊西瓜、秋冬蔬菜等年産量7萬多噸,年産值約2億元。

  “我們改圍湖造田變圍湖增綠,管好了澄碧湖,管綠了澄碧湖旅遊區,讓周邊農民端穩了旅遊飯碗。”百色市右江區副區長王世凡説,澄碧湖風景區庫區的綠色發展走出了湖清民富的路子。

  合作共管 湖美魚肥

  澄碧湖是百色城區居民飲用水源地,國家一級備用水源地。一直以來,當地為維護水庫水生態系統,明令禁止非法用燈光誘捕刀魚等。可是面對39平方公里的水面,管理部門有限的執法力量力有未逮。

  澄碧湖如何開展生態養殖?

  “水庫裏的魚是大家的,成熟了一起捕撈,再一起分紅。多年的矛盾,一下子就解決了!”該區永樂鎮水産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黃任遊介紹,2014年,永樂鎮成立慶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移民”的産業化生産模式,吸收706戶入股,入股資金442.38萬元,共投入魚苗201.9萬尾。

  群眾通過簽訂合約,發展水面養魚,嚴禁私自打撈、禁止網箱養殖,既保護了澄碧湖良好的生態迴圈,又從湖中獲取經濟效益。

  “本撈回來了。”據慶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何寧介紹,今年8月,慶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進行首次捕撈,共捕獲大頭魚、草魚、白鱗魚、羅非魚等共計35噸,提前給入股群眾發放紅利380余萬元。

  沒了燈光誘捕,漁民的部分漁排也被清除,水庫變得更加乾淨。如今,水庫管理局計劃在保護和增殖魚類資源基礎上,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發展庫區觀光休閒漁業旅遊項目,建成一個集漁業生産、觀光旅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漁業基地,既為庫區增加旅遊景點和休閒方式,也為庫區周邊移民增加旅遊收入。

  湖畔增綠 瓜果飄香

  走進該區永樂鎮華潤百色希望小鎮,猶如進入一個花園式的村莊。村民的富足源自特色農業的蓬勃發展。

  永樂鎮華潤希望小鎮那平屯的村民谷潤霞,家中不到2畝地,種植傳統農作物,難以致富。自2011年以來,谷潤霞將土地流轉到潤農農民專業合作規模發展小番茄種植,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合作社年底分紅,谷潤霞和丈夫還參與合作社勞動。

  目前,潤農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功創辦了瓜果育苗廠、農貿市場、便利超市等經濟實體,大力發展小番茄、西瓜、芒果、美國豌豆等農業種植和林下養雞産業,産品銷往全國各地,形成農産品“産、供、銷”一體化産業鏈條。

  為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該區永樂鎮還廣泛發展甜瓜、西葫蘆、美國豌豆等特色果蔬反季節種植,利用“南菜北運”果蔬專列,銷往北方市場。“我們的田沒有停耕過,收完這樣又種那樣。”該鎮華潤小鎮村民羅志業説。

  澄碧湖湖畔建設有澄碧湖芒果産業扶貧綜合(核心)示範區,近年來還新建了休閒觀光亭、展示廳、芒果品種展示園及農家樂等觀光農業旅遊配套設施。據介紹,示範區核心區面積9000畝、拓展區2萬畝、輻射區2.3萬畝,總共涉及芒果種植農戶4331戶1.8萬人,涉及貧困戶547戶2172人。

  休閒旅遊 “綠金”流淌

  “夏天賣果,冬天賣菜。”種了一輩子地的梁阿婆萬萬沒想到,如今的她卻成了“老闆”,有了“旅遊收入”。這是右江區永樂鎮瀨浩村多元化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

  留得山水風光,不怕增收困難。

  瀨浩村地處國家4A級景區澄碧湖下游,背靠324國道,左側抬頭便可看見鑲嵌在澄碧湖壩首的“國家水利風景區”幾個大字,村子正面是一座鬱鬱蔥蔥的青山,山腳圍繞著一灣清水。

  走進永樂鎮南樂村瀨浩新村,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清新撲面,水墨屏風中詩意盎然。鄉愁,此處可尋;風光,美不勝收。據該區旅遊部門介紹,瀨浩村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00多萬元。

  如今,該村119戶400余人通過直接或間接發展鄉村旅遊項目,住上了樓房,開上了小汽車,農民年每人平均收入從2007年的3640元增至如今的1.5萬元以上。

  現年28歲的小夥子梁帆是瀨浩村一名土生土長的村民,自開展鄉村旅遊後,他在家門口開燒烤店,銷售芒果、葡萄、小番茄等,每年純收入達10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