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2016年04月12日 15:16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問:《綱要》提出,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請問具體有哪些安排和考慮?

  答:過去我們靠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承包經營解決了吃飯問題,這很難得。但生産成本高、比較效益低、現代生産要素引入難等問題日益凸顯。“十三五”時期,要在擴規模、育主體、提服務上下功夫。

  擴規模,就是要推進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李克強總理講,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規模經營有多種形式,既可以是土地流轉,也可以是土地託管、土地入股。土地流轉要切實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政府主要是搞好指導服務,當前要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育主體,就是要加快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絕不能排斥、忽視農民。“十三五”時期,要培育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提服務,就是要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越是現代農業,越要發展社會化服務。“十三五”時期,要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小麥跨區機收、農機合作社代耕土地、“托牛所”、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都是比較好的社會化服務模式。

  問:“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的藍圖已經繪就,請問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和任務?

  答: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十三五”期間要取得明顯進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城市郊區、大型墾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這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系統考慮、統籌推進、綜合施策,重點處理好三個關係。

  第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發揮好政府對農業的支援保護作用。推進農業現代化,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支援保護作用。“十三五”時期,要重點在財政補貼、金融保險、價格支援等方面取得突破。財政補貼政策,要優化存量,逐步擴大增量,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更好地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地方重農抓糧積極性。金融保險政策,重點是要解決新型經營主體貸款難、貸款貴、風險高的問題。完善價格支援政策,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對大豆、棉花,繼續實行目標價格試點;對玉米,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補貼”改革,“價補分離、補貼農民”。但是,對稻穀、小麥這樣的主糧,必須繼續執行並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確保口糧絕對安全。

  第二,要處理好工農關係,發揮工業對農業的反哺帶動作用。相對於快速發展的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明顯滯後。“十三五”時期要加快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使農業跟裝備、技術、資訊、生態、文化深度融合,實現農耕文明的再生、農業産業的再造。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工業的反哺帶動作用,推進工業資本積累和國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農業傾斜,推動資金、技術、人才更多地向農業流動。同時,要用工業化理念引領農業、工業化手段改造農業、工業化成果武裝農業,實現農業的創新驅動、智慧轉型、綠色發展。

  第三,要處理好城鄉關係,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當前,城鄉發展不協調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城鄉發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的不平衡,城市像發達國家,農村像發展中國家。我們要更好發揮城市在市場、資源、要素、人才等方面對農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強新農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新型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城鄉關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推進脫貧攻堅精準化,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我們相信,經過努力,“十三五”一定會在推進“四化”同步、城鄉聯動方面邁出新的步伐,在農業現代化上取得明顯進展,農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我國的現代化事業將展現新面貌、形成新格局、呈現新氣象。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