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2.20元/公斤,比11月11日的2.11元/公斤上漲4.27%;比去年同期的1.92元/公斤上漲14.58%。周環比小幅上漲;年同比漲幅較大。上上週末,年同比上漲8.21%,上周同比漲幅明顯放大。
上周內的最高價2.26元/公斤(11月15日),比上上周的2.11元/公斤上漲7.11%;上周內的最低價2.15元/公斤(11月13日),比上上周的2.08元/公斤上漲3.37%。上周的最低價出現在周前期,最高價出現在周中期,表明上周的菜價在周前期漲幅比較明顯,周後期走勢趨穩並且略有下滑。
上上周,最高價比最低價高出1.44%,上周的最高價比最低價高出的幅度為5.12%,價格波動的幅度比上上周明顯放大。
上周的最低價高於上上周的最高價,表明上周的菜價整體上是高於上上周的,是在此前數周已經上漲的基礎上繼續上漲。
上周後期,菜價比周中期略有下滑,預示著菜價連續數周上漲的態勢在上周得到抑制,後期菜價有可能暫時停止上漲的步伐,並且會穩中有降。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實質上是冬季蔬菜的供應逐漸回歸於正常狀態。前期,由於北方降溫,北方産區秋季蔬菜提前退市;南方産區受到前期反覆出現的高溫和降雨影響,冬季蔬菜的上市期推遲;秋冬季蔬菜供應鏈在銜接過程中出現斷茬現象。現在,冬季蔬菜的供應逐漸步入正軌,斷茬現象得到修復,供應狀況逐漸轉好。
上周菜價環比降幅較大的是豆角類蔬菜,對加權平均價下滑起到比較明顯的拉動作用。産自雲南保山、元謀等地的豆角類蔬菜開始進入上市高峰期。
在上上周的《每週動態》中,我們曾經談到:“這種供應偏緊的狀態是暫時的,大約半個月左右,南方産區的多種蔬菜就會進入批量上市條件,今冬明春蔬菜的供應會好于近期,也會明顯好于去冬今春的。”這種供應偏緊的狀態在上周後期正在逐漸轉好。
上周市場的熱點話題
1、黃瓜
11月18日,新發地市場黃瓜的批發價是0.8-1.6元/斤,上上週末(11月11日)的價格是1-2元/斤,周環比下降20%;去年同期的價格是1.5-3.4元/斤,年同比下降51.02%。
上周黃瓜價格環比降幅明顯,年同比的降幅更大。
上周黃瓜價格環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山東黃瓜大量上市。目前北京市場上的黃瓜主要來源地是遼寧朝陽的淩源地區。這裡黃瓜的種植面積比去年明顯擴大,上市期也比去年同期明顯提前。在淩源黃瓜開始上市以後,北京市場上黃瓜的價格就進入下行通道。上周由於山東多地黃瓜也開始大量上市,拉動黃瓜的價格進一步下滑。
最近剛剛開始上市的山東黃瓜主産地是聊城的莘縣、冠縣以及濰坊的壽光。上周之前,山東黃瓜就已經進入採摘期,但是,當時南方産區自産的黃瓜還沒有進入採摘期,山東黃瓜大量供應南方産區,進京的數量、規模很小。近期,南方産區已經有黃瓜進入採摘期,黃瓜南運的規模出現萎縮,富餘出來的黃瓜開始進入北京市場,迫使新發地市場黃瓜的價格繼續下降。
去年同期,受到北方産區光照嚴重不足的影響,北方産區黃瓜的價格在逐漸走高,去年同期的高價格也調動了菜農今年擴種的積極性,導致今年黃瓜的價格比去年同期跌幅過半。
如果後期不出現異常天氣的話,今冬明春黃瓜的價格會始終在低於去年同期的價位上運作。
2、番茄
11月18日,新發地市場番茄的批發價是1-2元/斤,上上週末(11月11日)的價格是1-2.5元/斤,周環比下降14.29%;去年同期的價格是1.7-2.6元/斤,年同比下降30.23%。
上周市場上番茄的價格連續下降,周環比降幅明顯。番茄價格連續下降,是因為北方産區多地的番茄開始進入冬季批量上市期。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番茄,既有産自遼寧鞍山、錦州、丹東的番茄;也有産自內蒙赤峰的番茄;還有産自山東多地比如濰坊、壽光、聊城、泰安的番茄。而山東生産的番茄在2周之前還大量銷往南方産區,上周則南運的規模收縮,進京的規模擴大。
山東番茄大量進京的背後,是南方産區自産的番茄開始進入成熟期的結果,用不了1個月的時間,番茄北菜南運的局面會被南菜北運所替代。産自浙江溫州蒼南地區和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番茄就會進京。
去冬今春,北方産區生産的番茄經歷了1個月有餘的低溫寡照,産量降幅明顯;南方産區生産的番茄經歷了1次超強寒流的襲擊,秧苗受損嚴重。在這種雙重打擊之下,番茄的價格不斷走高。我們當時曾經多次強調,番茄價格上漲並不是種植面積減少所致,而是天氣的影響。但是,去年同期的高價格確實刺激了今年擴種的積極性。前幾天我們到北方某地開會,就看到當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設冬季的日光溫室大棚,制定了成千上萬畝番茄的擴種計劃。在有些人讚賞他們的大手筆時,我們則對他們提出了預警。實際上,去年同期的高價格確實誘人,擴種是難免的。也就是説,今冬明春,如果不出現極端天氣的話,番茄的價格可能會使種植戶失望。
3、圓茄
11月18日,新發地市場圓茄的批發價是0.6-1.3元/斤,上上週末(11月11日)的價格是0.8-1.5元/斤,周環比下降17.39%;去年同期的價格是0.4-1.8元/斤,年同比下降13.64%。
上周圓茄價格下降,是海南海口圓茄開始進京。海口圓茄在新發地市場的批發價是1-1.2元/斤,北方暖棚圓茄的價格由上上周的1.3-1.5元/斤同步下降到1.2-1.3元/斤,冷棚尾期的圓茄價格下降到0.6-1元/斤。
去年同期,北方産區正經歷著陰雨天氣和嚴重霧霾天氣的影響,大棚生産的圓茄長時間光照不足,出現了灰霉病,爛根、爛秧、爛果的現象比較普遍。而海南生産的圓茄反覆經歷著高溫、降雨的折磨,農技專家診斷為“感冒”,影響了圓茄的産量。當時,寧夏白銀市的圓茄受到天氣的影響較小,長勢如常;只有雲南西雙版納的圓茄長勢良好。因此,去冬今春圓茄的價格大幅走高。
據悉,去冬今春,新發地市場的商戶在雲南種植圓茄,産銷一條龍,7個月的時間,200畝掙了200萬,平均1畝掙1萬;在海南種植500畝,掙了80萬,7個月,平均1600元/畝。今年,他們在海南擴種到600畝,在雲南擴種到300畝。今年,雲南的圓茄感冒了,海南的圓茄長勢良好。而去年少量種植圓茄的內蒙赤峰寧城,今年則擴種了上千畝。在這種情況下,今冬明春圓茄價格的走勢則可能與去年同期相悖。
4、西葫蘆
11月18日,新發地市場西葫蘆的批發價是0.8-1.6元/斤,上上週末(11月11日)的價格是1.4-1.7元/斤,周環比下降22.58%;去年同期的價格是1.3-1.7元/斤,年同比下降20%。
上周西葫蘆價格大幅下降,得益於廣西、雲南西葫蘆開始上市。
上上周,北京市場上銷售的西葫蘆主産地是山東德州,是暖棚生産的。上周,廣西百色、雲南元謀的西葫蘆開始大量進京。廣西西葫蘆的批發價在0.8元/斤上下;雲南西葫蘆批發價在1.2元/斤上下;山東西葫蘆批發價由上上周的1.4-1.7元/斤下降到1.3-1.6元/斤。
廣西西葫蘆前年的價格較低,去年減種;雲南西葫蘆原來産量很小,沒有進京的計劃。去冬今春,北方西葫蘆的價格大幅上漲,雲南西葫蘆開始進京,批發價最高時達到2.2-2.8元/斤。今年廣西、雲南都在擴種,西葫蘆的價格同比也大幅下降。
今冬明春,南方産區西葫蘆的種植面積較大,西葫蘆的價格也不會出現去冬今春時的高價了。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