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夫妻聯手撈錢南京經委主任落馬 多名官員接受調查

2011年06月03日 22:10:14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圖為劉寶春。資料圖

  夫搞重組妻建老鼠倉南京市經委主任落馬 多名涉案官員正在接受調查。

  2009年年末的一條消息,證實了坊間傳聞已久的“高淳陶瓷”重組存在內幕交易的問題:江蘇省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12月29日通過決定,免去劉寶春的南京市經濟委員會主任職務;罷免劉寶春的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而在此前,劉寶春已因涉嫌高淳陶瓷股票內幕交易被警方刑事拘留。南京市委也已經免去其市委工交工委書記職務。

  11個漲停引關注

  2003年1月上市,股價一直不溫不火的高淳陶瓷,2009年4月21日宣佈重組停牌。一個月後,宣佈與南京第十四研究所進行資産重組。從第二天復牌始,即迎來了連續11個漲停。短短幾天,股價上升至20多元,上漲180%多!

  連續11個漲停,對有些人意味著個人財富的暴增。比如高淳陶瓷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5位是個人股東,如果他們一直持股,這一階段平均每天暴賺500多萬元;再比如那些在低價位事先大量購入高淳陶瓷股票的人,從七八元漲到20多元,收益顯而易見。

  而對那些稀裏糊塗跟風進去的普通股民,則可能在8月一個跟頭栽下來:1個多月就損失將近40%。何況直到現在證監會也沒有批准高淳陶瓷重組方案。

  高淳陶瓷的異動很快引起了股市監管部門的警惕。中國證監會稽查總隊、江蘇證監局等相關部門組成調查隊,著手調查。接著,公安部相關部門也相繼介入。當然,這種介入是秘密的,直到2009年9月20日,劉寶春要隨團出境,在南京祿口機場辦理出境手續時才發現,自己已經上了“邊控黑名單”,被公安部門限制出境。

  夫妻聯手獲利700余萬

  據了解,劉寶春是江蘇興化人,1965年出生,哲學碩士,2008年3月起出任南京市經委主任,此前歷任溧水縣委副書記、縣長、南京市委工交工委副書記、經委副主任等職。

  其妻陳巧玲,廈門大學畢業,南京證券風險控制部門工作人員。雖為高官夫人,但同事反映,有9年證券從業經驗的陳巧玲業務熟練,行事穩重,為人低調。

  然而,“巧合”的是,作為經委主任,劉寶春是操作高淳陶瓷重組的3個關鍵人物之一;而其妻陳巧玲所在的南京證券恰恰又參與了高淳陶瓷的重組。這對夫妻搭檔自然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2009年6月24日,南京證券主動採取“隔離措施”,將陳巧玲調往公司工會工作,同時有關部門控制了陳巧玲的電腦。正是這臺電腦提供了重要線索。

  要説聰明,陳巧玲在股市沒有自己的賬戶,而是通過自己侄子的賬戶操作;但要説笨,陳巧玲也確實夠笨,她居然就在自己辦公室的個人電腦上以侄子的名義大量買進高淳陶瓷。辦案人員通過恢復其電腦中的操作記錄,取得了陳巧玲利用侄子賬戶買賣股票的記錄,迫使其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高淳陶瓷重組的敏感期內動用300萬元買賣大筆的“高陶”股票的事實。

  11月26日,公安機關以涉嫌內幕交易及洩露內幕資訊為由,將陳巧玲刑事拘留。接著,劉寶春也因為涉嫌高淳陶瓷的內幕交易而被刑事拘留。

  證監部門調查認定,在內幕資訊價格敏感期間,陳巧玲分6次買入高淳陶瓷60.39萬股,從5月22日至6月24日將高淳陶瓷股票全部賣出,非法獲利738.34萬元。

  老鼠倉中或還有老鼠

  那麼,借高淳陶瓷重組建老鼠倉的是否只有劉寶春夫婦呢?答案是否定的。據了解,目前除劉寶春外,還有多個單位的多名與本案有關的官員、負責人,都在接受公安部、證監會稽查總隊等方面的調查。

  比如,上海證券南京定淮門大街營業部業績一直很一般,但在高淳陶瓷重組期間卻很引人注目。公開數據顯示,該營業部曾以1601萬元的大額買入和728萬元的賣出同時出現在6月8日(6月8日是高淳陶瓷復牌後結束連續11個漲停的日子)交易龍虎榜中,而且,這僅僅是個開始。自6月8日第一次上榜後,截至6月30日高淳陶瓷股價由20元繼續攀升至26元、27元的區間內,該營業部一共7次上榜,是上榜次數最多的營業部。

  而這個小營業部,恰恰與十四所同街毗鄰。

  同時,據11月12日高淳陶瓷重組收購報告書草案披露,在公司發佈重大資産重組預案復牌後,高淳陶瓷、十四所、5位認購股份的自然人、恩瑞特等3家被購買的公司以及相關仲介機構各方,均有相關人員或親屬買賣高淳陶瓷股票,總計15人。其中買賣最為頻繁的有3人,分別是十四所副所長馬林的配偶孫芳、涉及重組的5個自然人之一張敏的母親朱慶芬、所購買資産之一的國睿兆伏的副總經理劉林,前兩人的買入或賣出交易均為23次,而劉林則有36次買進或者賣出高淳陶瓷股票的記錄。

  有證券界人士告訴記者,借資産重組建老鼠倉的絕非只有劉寶春夫婦。大凡資産重組,都可能有老鼠倉的影子,而高淳陶瓷只不過是眾多的“潛伏”炒作事件中,一個因為既得利益者操作嚴重不當,而擦槍走火、曬之於陽光下的意外。

  “高陶”事件曝光後,有媒體認為,若不改進上市公司資産重組制度,很難從制度上根除“高陶現象”。改進制度的根本辦法就是把資訊的發佈權收歸第三方,讓重組鏈條上的利益相關方最小程度地控制重組進程。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