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個性化培訓,庇護工場 臺灣如此推動殘障人士就業

時間:2012-04-16 09:19   來源:福建日報

  當有智力障礙的服務生費勁地報著功能表,顏面毀損的加油工收起油槍比劃出“OK”的手勢,購買的手工琉璃製品其實是由身心障礙者花費比常人更多功夫製作而成……你會在這些與眾不同的社會服務活動中,嗅到濃濃的愛心力量。這是近年來臺灣相關部門通過強化法令監督、提升培訓服務和開闢庇護工場等形式,推動殘障人士就業並融入社會的行動。

  法規監督:罰到企業雇用為止

  根據臺灣內政部門統計,截至2010年底領取身心障礙手冊的人數共107.6萬人,佔總人口的4.63%。臺相關部門從上世紀70年代起開始摸索與試辦殘疾人福利保障制度,通過三次較大的修訂,逐漸改變養護的單純辦法,轉為救濟、扶助自力更生,希望達成“一輩子照顧、無所不在的保護、全方位的服務”總目標。據介紹,在殘障人士就業、培訓、康復、無障礙等方面,島內已陸續出臺30多項法規,保障殘障人士權益。

  臺北市勞工局身障就業科科長葉秀姍表示,根據島內相關法規,私營企業規模在67人以上就必須雇用殘障人士。具體標準為:67人至199人須雇用1人,200人至299人雇用2人,並以此類推;在政府機構和公營企業部分,雇用殘障人士的起始門檻則為34人。據臺北市勞工局今年2月份統計,臺北市達到須雇用殘障人士的公私企業單位共3654家,其中符合或超標雇用的企業有2820家,佔總數的77%。實際加權雇用人數為21355人,超出應雇用人數約四成。

  “雖然還有800多家企業未能達標,但考慮到許多企業將總部設在臺北,而主要生産行銷部門則分散在各地,因此,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易了。”葉秀姍認為,除了社會對於殘障人士就業問題更加關注外,相關獎懲制度也是其主要原因。如未能達標雇用標準的企業和單位,勞工局採取少用一人就每月處罰該企業一人基本工資,直到其達標為止。對於超額雇用的,則給予為期兩年每月一定數額的獎勵金。

  培訓服務:個性化、針對性兼具

  勝利手工琉璃工作團隊于2006年創立,包括2名設計師、12位殘障手工藝者。他們針對不同殘障級別和工作屬性進行分工合作,淬煉出一個個精美的琉璃製品,成為臺灣知名的公益品牌。團隊相關人士介紹,通過邀請專業師資精心設計課程,對殘障人士展開系統的技能輔導訓練,“在正式進入生産狀態以前,所有成員都經歷了艱難的學習培訓階段。”

  喜憨兒烘焙屋則邀請高雄小王子等知名麵包店的糕點師,不僅提供40多種産品配方,還集中培訓有智力障礙的喜憨兒,讓他們掌握相關烘焙和糕點製作的技能。目前,已有19名喜憨兒獲取島內相關執照。

  葉秀姍介紹,臺北勞工局還專門推出贊助輔助器具等服務,提供盲人電腦、助聽器和輪椅等器具,“僅專業器材資助方面,大概每年有150余件備案,資助金額400余萬元。”

  此外,在臺北市勞工局的職業重建管理系統中,根據興趣和能力等對尋找工作的殘障人士提供培訓和推薦服務。除安排集中職業技術訓練或個人專門針對訓練,工作人員還常常滿大街尋找並説服僱主提供試用機會,每年差不多有1500人次的這樣服務案例。

  就業模式:庇護工場保護性就業

  庇護工場是臺灣針對殘障人士提供的保護性工作場所,希望在沒有優勝劣汰的環境中讓殘障人士習得一技之長,並融入社會,庇護工場在薪資酬勞、工作時間和品質監督等方面有專門規定。目前,在臺灣大多數縣市都有公營單位和社會福利組織開設的庇護工場。其中,僅在臺北市就有36個庇護工場,其中政府部門所屬14家,其餘是由相關政府機關提供土地或是公用設施,對外公開招標後,由競標的社會福利組織具體運營。

  臺北市勞工局介紹,公營單位經營的庇護工場包括加油站、臺北捷運站點裏的二手商品店和便利店、臺北市政府餐廳,以及由專業團隊帶領接受各種清潔任務的殘障清潔隊等。除了勞工部門積極向社會推廣庇護工場等愛心理念外,許多縣市政府還制定了買辦優先權的優惠政策,向這些庇護工場提供大量的訂單。此外,諸如陽光加油站、喜憨兒烘焙屋、生産手工皂和蛋卷的心路工場等,由民間社會福利組織經營的庇護工場,針對不同群體的殘障人士,開闢出一家家集技能培訓和提供就業為一體的愛心工場。

  來這裡加一次油、買一塊蛋糕或手工皂的時候,消費者獲得商業服務的同時也捐獻出自己的愛心,殘障人士則得到公平就業和融入社會的機會,這種“愛心消費”已經成為島內一道亮麗的風景。(駐臺記者 朱力南)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