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牛肉麵的別樣滋味:進取、求精的滋味

時間:2010-12-10 09:1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位臺灣作家描寫過這樣一個場景:1950年的臺灣某鎮,一名隨軍遷臺的主婦手托用香蕉葉墊著的牛肉走過,引來巷子裏眾人的注目和驚訝。因為當年臺灣許多當地人是不吃牛肉的。

  前幾天,每年都辦的牛肉麵節在臺北登場。臺北市長郝龍斌説,臺灣從五星級飯店到街邊,到處都能找到牛肉麵,牛肉麵是平民美食。此言不虛。何止臺灣?美、英、澳的許多牛肉麵也被稱為“臺灣牛肉麵”。不經意間,大陸許多城市的麵館也都加上了“臺灣牛肉麵”的招牌。

  第一碗臺灣牛肉麵是誰做的?我較真地問過好幾個臺灣人,他們都笑著回答不上來。被廣泛認可的説法是1949年到臺灣的四川老兵,艱難求生想起家鄉的小吃小碗紅湯牛肉,不過在湯裏煮上麵條的似乎不多見。老兵靈機一動,就在臺灣做起了牛肉麵。此後,其他的老兵也紛紛結合自己家鄉的口味支上面攤,不同風味的牛肉麵由此成為各地遷臺人家的吃食,還慢慢地被不吃牛肉的當地人接受和喜愛。到今天,就成了臺灣美食之一。

  在臺灣,幾乎每條街都有人家以麵館為生,川味、紅燒、清燉、番茄……多種口味,半筋半肉、澳洲牛肉的不同選料,把面變成了美食,把面煮成了學問。彈指一揮間,牛肉麵由老兵手裏未出閣的鄉下姑娘變成了臺灣的“公主”。

  作為大陸人,每次吃臺灣牛肉麵我都琢磨牛肉麵的另一種滋味:進取的滋味、求精的滋味。我們每個人手邊都有一碗普通的面,但我們珍惜了嗎?研究了嗎?苦幹了嗎?先不提將一碗麵做成名産,做成産業,至少幼年時老祖母樸素的教訓:“幹什麼就得像什麼”,成人後我們都做到了嗎?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心態,求高求大求洋,求一夜速成,結果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了洋快餐:光鮮、快速、沒營養。驀然回首,原來一碗普通的面裏有真功夫、硬道理,只要踏實肯幹,不再假大空。去吃碗臺灣的牛肉麵吧,琢磨一下面外的滋味,也許我們真能獲得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陳曉星)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