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成龍“Duang”字引熱議 專家:連漢字都稱不上

時間:2015-03-16 08:38   來源:京華時報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升溫,很多跟漢字有關的書籍也因此熱銷再版,比如已故學者左安民的《細説漢字》。3月12日,出版方鄭先生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這本介紹漢字起源和演變的書長銷十餘年,今年再版後依然熱度不減。此外,很多外國學者也對漢字情有獨鍾,在前不久再版的《漢字王國》中,瑞典學者林西莉趣味講解中國漢字,通俗易懂。

  《細説漢字》長銷十餘年

  《細説漢字》的作者是已故文字學專家左安民教授,他一生致力於文字學及傳統古書詞義研究。該書最早由中國青年出版社于上世紀80年代出版,當時名叫《漢字例話》,分為上、下兩冊,每冊介紹了500多個常用漢字的起源於演變。

  今年由中信出版社和步印文化合作出版的《細説漢字》是在九州出版社的版本上修訂再版。步印文化總編輯鄭先生表示,10多年前他從哥哥書架上看到這本書,“一般的漢字書很枯燥,但左先生這本書很簡明準確,還引用了很多詩詞,以及古詞中常見的故事。這種寫法很獨特,是把漢字放在大的中國文化背景下來講,很有意思。”

  當時這本書已經很久沒有再版過,鄭先生就找到了左安民的妻子希望再版。“左先生的妻子也很高興,後來我們就跟九州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這套書。出版之後也沒怎麼宣傳,一篇書評都沒有發過,但一直保持著比較穩定的銷量,每年大概在1萬套左右,這在偏冷門的漢字書領域很難得。”記者從中信出版社了解到,該書今年年初出版後銷量很好,預計今年會加印。

  把漢字放在文化背景中

  鄭先生表示,《細説漢字》出版以來有兩類人群尤為喜歡這套書,一是學校的老師,二是國外的留學生。近年來,隨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電視欄目的熱播,大眾讀者對漢字類書籍的興趣也不斷提高,但這類的圖書市場卻比較混亂。

  這本書為何受歡迎,鄭先生説:“一個是比較簡潔,大概用500字介紹每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現在大家都很忙,沒人有耐心看長篇大論。第二就是它非常準確,對一個字的解釋不會憑空而來,左教授下了很多功夫考據。還有第三個、最大的特點是把字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所以你去看字的時候也是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現在教育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很缺乏。”

  在《細説漢字》出版以後,與之類似的書籍也陸續出版。也有人建議鄭先生出版一個童書版,他説:“現在社會浮躁,我看到有一些書內容跟這本差不多,只是在根枝末節上做一些改動。或者找一些資料來拼一拼,做一些想當然的介紹。一個漢字如果單憑想像的話,會憑空想出很多解釋,這對讀者的負面影響很大。這套書是左先生一輩子的心血,我們也想過做童書,但是沒找到合適的人選,漢字書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

  如何看待近期的漢字熱?

  從成龍洗髮水廣告的“Duang”字趣解,到馮小剛政協提案引發的“簡繁之爭”,漢字真的很忙。昨天,京華時報記者採訪了《咬文嚼字》名譽主編郝銘鑒、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北京語言大學楊爾弘教授,談談他們對這股“漢字熱潮”的看法和啟示。談到漢字熱,王旭明説:“這是好事情,討論漢字總比討論王菲和謝霆鋒的情史要好一些。”

  “Duang”字熱會很快退去

  談到網友對“Duang”字的熱炒,《咬文嚼字》名譽主編郝銘鑒表示,這實質上是一種文字遊戲,我覺得無傷大雅。“這個詞是成龍在廣告裏説的,可能表情有點矯情。這不屬於新造詞,粵語的音節要比普通話多,網友樂一樂就得了。”他表示,“Duang”這個詞應該不會出現在《咬文嚼字》的年終熱詞盤點中。

  楊爾弘教授同時也是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平面媒體主任,連續多年參與了“年度字詞評選”。她認為,沒有必過於關注“Duang”這個詞,“它本身連漢字都稱不上,就是一種拼音遊戲,如果不熱炒,熱度會很快退去的。”

  “簡繁之爭”容易陷入誤區

  前些天,導演馮小剛在政協小組會議中提議,應逐漸恢復部分有文化意涵的繁體字,別讓漢字失傳了。這讓簡體字和繁體字的爭議,再度成為熱點話題。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認為,“簡繁之爭”是個老話題,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很多大眾讀者也容易陷入誤區。

  王旭明説:“我前兩天也寫過文章,主要觀點是漢字的簡體字並非僅僅是建國這幾十年修訂的結果,人類自從有字以來就不斷地在簡,漢字簡體化是一個趨勢。讓全民都學習繁體字不太現實,當務之急是組織專家把繁體字繼承下來。繁體字本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讓一部分專門從事漢字研究的學者,把繁體字包括篆字等知識更

  好地介紹給大眾。”

  對於漢字熱,王旭明説:“這是好事情,説明大家對文字現象由不那麼關心到關心,總比討論李亞鵬和王菲的離婚、王菲和謝霆鋒的情史要好一些。我希望人們關於文字的話題再熱點,這類關於文字的節目再多一些。當然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個如何引導的問題。”>>連結

  外國學者的漢字專著

  很多外國學者也偏愛漢字文化,人民美術出版社近期再版了瑞典漢字學家林西莉的《漢字王國》,這套書初版于1989年,至今已被翻譯成七八種語言,是西方人學習漢語的主要讀物。此前,該書在三聯書店、山東畫報都曾出版過,內容、語言通俗易懂,也受到國內不少教育專家的推薦。

  在新版的《漢字王國》中,圖片、繪畫資料更為豐富。林西莉從漢字早期的形態講起,從這些字延伸到中國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國人的房子、獨輪車、衣服以及他們使用的工具,講到産生這些文字的自然場景:鄉野、山川、家畜與植物。這也能加深讀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比如為什麼人們把自來水的開關稱之為“龍頭”;為什麼中國人見了面不問“你好”,而問“你吃了嗎”。

  日本的很多學者同樣對漢字情有獨鍾,漢學家白川靜的《漢字百話》也于去年4月再版。作者在書中對中國的神話、考古、民俗、訓讀細節的敏銳觀察,並援引了《詩經》《九歌》《周易》《禮記》等典集。此外,還有日本著名敦煌學者藤枝晃的《漢字的文化史》,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講解了漢字三千五百年的發展與進化。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