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嚴歌苓曾患躁狂性憂鬱症:最久連續失眠三十幾天

時間:2014-09-29 08:21   來源:燕趙晚報

嚴歌苓曾患躁狂性憂鬱症:最久連續失眠三十幾天

  製圖/李琛

  “邊緣人”嚴歌苓

  ●嚴歌苓,從一名部隊文工團舞蹈演員、戰地記者到蜚聲國際的著名作家、編劇,她的人生經歷可以説是個傳奇。

  ●從《天浴》《少女小漁》到《金陵十三釵》《歸來》(《陸犯焉識》),嚴歌苓的作品被一次次搬上大銀幕。她的名字也日益被國內大眾熟知。

  ●嚴歌苓坦言:“在國外生活20多年,我一直是寄居者的心態;回到自己的祖國,我也是個邊緣人。因為我缺席了太多年。”

  近期,蜚聲國際的著名作家、編劇嚴歌苓,攜最新長篇小説《老師好美》在國內舉辦新書發佈暨讀者見面會。發佈會上,嚴歌苓發表主題演講,與讀者分享了幾十年的創作心得。

  嚴歌苓的人生經歷可以説是個傳奇。從部隊文工團舞蹈演員、戰地記者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碩士,獲得寫作MFA學位,再到好萊塢編劇協會會員,現跟丈夫女兒一起旅居海外,過著恬淡的寫字生活。

  從《天浴》《少女小漁》到《金陵十三釵》《歸來》(《陸犯焉識》),嚴歌苓的作品被一次次搬上大銀幕。她的作品因題材豐富、情節動人、畫面感強烈而受到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等諸多大牌導演的青睞,從而成為了大眾眼中的“金牌編劇”。

  這次“重回”中國讀者的視線。從柏林的家飛到北京、上海做宣傳,嚴歌苓讀者交流會的螢幕上打著大大的幾個字,“親愛的讀者,你們在嗎?”

  讀者熱情依舊。北京的發佈會上,單向街書店僅能容納百人的空間裏,擠進了約500人。擁擠的人群中,嚴歌苓一身黑白長裙,很安靜,眼神溫柔明亮。

  異國他鄉,感受到巨大落差

  上個世紀80年代末,30歲的嚴歌苓從頭學習英文,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文學寫作係攻讀研究生。出國前,她已經出了三本小説,得了兩項文學獎,是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到了美國,一切歸零。要克服語言障礙,還得讀書、打工、寫字。嚴歌苓住進了一個自稱為“波希米亞”樓的地下室裏,在有錢人家照顧孩子,到餐廳幫忙換生活費。

  “異國他鄉,做錯事被指責時,那種恥辱感和傷痛感就變得很誇張。”現在回憶起來,嚴歌苓説那種“苦楚”依然真切,“在國內不管怎麼説自己是個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那時候我那麼年輕的會員還不是很多,落差當然巨大。”

  然而,這段“苦楚”的生活卻也是嚴歌苓回憶中最為珍視的。“那是我一生唯一一段幹實際工作的時期,除此之外都是不務實的工作,比如早年跳舞,後來寫作。而這段時期,我就像任何一個中國留學生、中國新移民那樣,討生活,掙飯錢。好像多出一條命來,是脫胎換骨的一種。”

  也正是這段時期的生活,激發了嚴歌苓極大的創作慾望。一個陽光和霧氣交織的早上,嚴歌苓恍惚地望著鄰居陽臺上晾曬的一條睡裙。睡裙略為透明,帶著一點點蕾故事,她由此創作出了《少女小漁》。《少女小漁》在臺灣得了文學獎,嚴歌苓得了3000美元的獎金。經濟上的壓力獲得了暫時的緩解,但嚴歌苓依然過著普通留學生的生活。

  一天晚上,嚴歌苓在學校寫作業,忽然有人打來電話,説自己叫李安。那時候的嚴歌苓對電影導演、演員的名字都對不上號,繼續追問對方是誰?李安解釋了半天,最後提到自己是《喜宴》的導演,嚴歌苓驚覺原來是“大人物”。當時《喜宴》已經得了金熊獎,並在美國廣受好評。

  李安説,他打算拍《少女小漁》,並請嚴歌苓改編電影劇本。“當時我激動得要命!更讓我激動的是,接下來幾天,臺灣中影的一位編輯告訴我,他們準備付我多少版權費,多少編劇費。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作家在海外專業寫作的日子正式開始了。因為那是一筆可觀的酬勞,上世紀90年代初可以容我什麼也不幹,專業寫作一兩年!”嚴歌苓對記者描述著那個給她職業生涯帶來轉機的電話。

  那之後,作家嚴歌苓又多了一個身份:編劇。1990年到2004年之間,嚴歌苓的作品幾乎都是海外華人移民的故事。除了《少女小漁》外,《扶桑》《人寰》等也陸續得了文學獎,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

  編劇工作也開始獲得更多認可。在美期間,嚴歌苓入選好萊塢編劇協會會員和奧斯卡最佳編劇獎評委,作品被翻譯為英、法、日、泰、荷、西等多國文字,並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海外華人作家。

  然而,在眾多頭銜背後,嚴歌苓總保持著一份克制的冷靜,“作為移民來説,境遇總是帶一點離鄉背井的創痛感,因此繁華中的寂寞,也就是內在的荒涼,再繁華都是隔岸觀火。”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