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周國平:不相信任何事情上都能插一嘴的是哲學

時間:2014-08-18 08:32   來源:羊城晚報

周國平:不相信任何事情上都能插一嘴的是哲學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 實習生 張甜甜

  近日,作家周國平帶著他的新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來到“南國書香節”與讀者見面。新書內容完全脫胎于他1996年至2012年的演講。雖然他表示自己並不願意成為“演講專業戶”,但經過多次演講,思路愈加系統清晰,覺得這套書竟也有點像是“小型專著”。

  今年69歲的周國平近期的目標是完成一本學術著作,內容大致關於中國人接受西學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同時還將繼續完成對尼采作品的翻譯。

  越是實用,

  哲學的含量就越少,就越不是哲學

  羊城晚報:從您的新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談起吧。整理講稿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這項工作大約用了您多長時間?

  周國平:我好幾年前就想整理我的演講錄,此前曾經有過一個成果,這次是作了徹底的整理,有不少增補和刪減。我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整理過程也有不少感觸,比如説,因為約請方的要求,我講得多的題目是人文精神、人生哲學、幸福問題等,這就促使我在這些題目上作比較系統的思考。而在重復講同一題目的過程中,根據聽眾的互動,我自己會作進一步的思考,不斷調整內容使之臻于完善。過去我在這些題目上的思考是散見在單篇文章裏的,現在把相關講稿整理出來一看,竟有點像是小型的專著。這使我發現,做講座與寫作未必全是衝突,像大學教授們那樣在講課的基礎上寫專著,其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羊城晚報:您的演講和文章將您有關哲學的一些看法融入到生活中的具體事件中,通俗易懂,這和大眾對哲學的刻板印象非常不同。

  周國平:枯燥、艱澀、唯心,這只是普通人對哲學的誤會。哲學是對人生和世界兩大根本問題的追問,事實上,哲學領域真正的大師之作是最鮮活的,但往往一轉述,裏面有生命光彩的東西就給弄丟了。本來有血有肉的東西,最後弄成幾根骨頭給你啃,你能嘗到多少本來的滋味?教科書,解讀,心得,這些都是轉述,或對轉述的轉述,有的不知是轉述了多少次,其結果必然是原創性遞減,平庸性遞增。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原著都很難讀,多數大哲學家的文字並不晦澀。像康得、黑格爾、海德格爾那樣晦澀的是少數,多數是好讀的,比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尼采的文字非常優美,英國哲學家培根、休謨、約翰穆勒的文字非常曉暢,讀起來很舒服的。

  羊城晚報:那麼大眾對哲學的認識是否存在一些誤區?

  周國平:誤區有很多,比如“哲學實用化”的傾向。上世紀六十年代,所謂“工農兵學哲學用哲學”,實用化達至登峰造極,把哲學當作解決工作生活中一切具體問題的靈丹妙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只要“一分為二”或“抓主要矛盾”似乎就都迎刃而解了。從總體上説,以前是政治實用主義,把哲學當作政治的工具;現在是市場實用主義,流行行銷哲學、卡耐基式的處世哲學之類,教人如何賺錢、如何公關等等。而且前面所説的實用主義和實用主義哲學又是兩回事,因為詹姆斯、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畢竟是哲學,是對一些根本問題的思考,而現在流行的這些根本就不是哲學。哲學是智慧,不可與技巧、計謀、權術混為一談。

  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討論一個問題,便會有人説,你拿哲學觀點分析一下吧。我一律婉謝,我不相信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插上一嘴的東西是哲學。越是實用,哲學的含量就越少,就越不是哲學。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