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交際中很重要的問題,在現實中我們如何注重和交際呢?首先我們要理解禮和儀的意義。
“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它是一種道德規範:尊重。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但是你只是口頭説説尊重沒有用,這就要求你善於表達,你得會説話,有眼色,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儀”,就是恰到好處地向別人表示尊重的具體形式。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逢年過節,家裏會來客人。有時候家裏來的客人彼此之間是不認識的,作為主人,你要為客人相互介紹。誰是介紹人呢?女主人。要介紹一下這是“人民大學金教授”,那是“化工學院王老師”,你若不介紹,有時候就會失禮。
有一天,我到一個地方去,大家彼此之間就説起孩子來了。一位女同志跟我年齡差不多,四五十歲,她説:“我的孩子要報考大學了,不知道報什麼專業好?”
旁邊有一位同志知道我在學校工作,就把話題往我這兒引,問她家裏是男孩還是女孩?
答:“是女孩。”
這個同志就説:“女孩還是報師範好,現在當大學老師,又體面,又有穩定的收入,而且將來還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有寒暑假,這對女人比較好。”
那位女同志馬上説:“我們家孩子才不想當老師呢!當教授有什麼意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還説了一些其他比較難聽的話。
過了一會兒,她問我:“你在什麼地方高就?”
我説:“我就是越教越瘦的那種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家的女主人忘了做介紹。
我給各位出一個小問題,我們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和別人通電話,別管是座機還是手機,請問打電話時誰先挂?
第一個常識性錯誤,是誰先打誰先挂,即主叫方應當先挂斷電話。
第二個常識性錯誤是對方挂!這個説法根本沒有操作性。你想想:我人民大學規定打電話對方挂,你清華大學也規定打電話對方挂,兩邊都不挂,死扛,大説廢話。那麼,到底應該誰先挂呢?
遊戲規則:地位高者先挂。
我在單位裏上班,不管我的上司是男士還是女士,是年齡大還是年齡小,是我的學生還是我的同事,在職業道德中,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所以遊戲規則是:上司先挂電話。我是一名北京市教委的工作人員,我和國家教育部通話,我不用考慮教育部的那個人是部長還是科員,因為他代表上級機關,所以上級機關的人先挂。現在我們國家和政府強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那麼群眾給我們的公務員打電話,不討論,群眾先挂。現在在商務交往中講客戶是上帝,不討論,服務行業及其企事業單位和客戶通話時,客戶先挂。我經常跟別人開玩笑説:“金老師我怕老婆,一般和老婆打電話都是老婆先挂,否則怎麼能夠證明她是我家老大。”
現代社會生産力發達,人們的交際圈擴大,現代交通和通信技術使我們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交際圈子擴大以後,拿自己跟自己村裏人打交道的遊戲規則去對付外人,可能就沒有用。比如,國家人事部所頒布《國家公務員行為規範》,第八條最後一句話是四個字——講普通話。為什麼?因為你講方言土語,有人會聽不懂。
我上大學的時候,七、八個同學住一間宿舍。開學頭一天,七個人準時報道,第八個是從四川來的,來晚了。大概淩晨兩、三點,這位四川兄弟進來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宿舍,進門、開燈,燈不亮,學校拉閘了。他自己就嘟嘟,講的是四川話:“老子床在哪?老子床在哪?”他亂摸,把我們摸醒了,還當我們老子,我們當然很不高興,我們在黑暗中窺視他。不吭氣。後來他急了:“龜兒子,你們説話呀!”結果“龜兒子”們就聯合起來把“老子”給打了一頓,也不是真打他,很久之後才知道他有點冤,因為四川話裏什麼“老子”、“龜兒子”,跟北京話裏哥們兒、兄弟姐妹什麼的差不多。
再來問你一個問題:倘若你們想向金教授要張名片,怎樣索取比較方便?
有一天,我在一個地方散步,一個同志過來説:“金教授好,你有片子嗎?”他倒挺直奔主題的。但説實話,他是不是有點糙?現代人要講教養,教養體現于細節,有時候如果不注意細節之處,往往就會自找麻煩。
一天,我到一所大學去,有位領導跟我説:一名博士生被推薦到一個國家機關去面試,他考試成績優秀當然沒得説,公務員考試也通過了。去面試時,最後一圈了,那個機關的領導要見他,他卻晚到十分鐘。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晚到十分鐘,於是那個機關就不要他了。
回過頭來再説,在人際交往中,索取名片以下四個辦法比較常用。
一個是先把自己的名片遞給對方。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不管金教授願意不願意,我得回你一張,我不至於告訴你“收到”。我在舞會上碰到一個女生,我是一個男生,我想認識她,我總不至於傻兮兮地上去問:“同學,你叫什麼名字?”“這位女士,你怎麼稱呼?”你這樣問太笨!你要聰明的話,可以先作自我介紹。比如,坐飛機,我們倆坐一塊了,“這位女士認識您很高興,我是人民大學的老師,我叫金正昆。”你就得回應我一下。你不會只説:“嗯。”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基本的遊戲規則。
第二個辦法,就是明著説明自己的本意:“金教授,認識您很高興,能交換一下名片嗎?”在一些場合,此種直截了當的表達方法,往往也行之有效。
第三個辦法,倘若這個人的地位比較高,你可以先給他做一個鋪墊:“金教授,聽你剛才這個講座很受啟發。我本人呢,也深感自己在交往藝術方面有待提高,跟你相見恨晚。現在知道你很累了,不便打擾你,你看以後有沒有機會繼續向你請教?”“以後有沒有機會繼續向你請教?”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暗示“老金,能不能把電話號碼留下來”,就等於問我要名片。我想給你就給你,我不給你你也有面子。
第四個辦法,比如,金教授我今年46歲了,對面坐一個女中學生也就是16歲。我想要她的名片,總不至於説“以後如何向你請教”吧?要跟一個晚輩或者跟一個平輩要他的名片,我可以説:“認識你很高興,希望以後能夠與你保持聯絡,不知道怎麼跟你聯繫比較方便?”“不知道怎麼跟你聯繫比較方便?”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要你名片。你要願意給我,我謝謝。不願意給我,咱倆都不傷面子。如果你不想給我,其實很容易,你可以這樣講:“金教授,以後還是我跟你聯繫吧。”其言下之意是:“我以後就不跟你聯繫了。”這是一條很巧妙的退路。
人和人打交道,溝通是比較困難的一條,正確地運用禮儀,可有效地進行人際溝通。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的高樓、大廈、賓館、酒店一般都採用無人駕駛電梯,假如你是主人,當你陪同多位客人出入這種電梯時,請問主人是先進先出,還是後進後出?
陪同客人出入電梯,陪同人員需要先入,後出。為什麼?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安全。你把門一打開,就把客人讓進去,你能夠保證電梯底板同時到位嗎?萬一它不上來呢?萬一里面有壞人呢?
引導不就是帶路嘛,引導者一定要走在前面。你在前面帶路時,往往需要提醒被陪同者此處有樓梯、有臺階,那個地方比較暗,請他留意,所以引導者必須走在前面。
第二個,方便。電梯門口那個升降鈕一般有設定的程式,大概幾十秒鐘就自動關門了。我經常遇到這種事——客人還沒上完,陪同人員著急了,拿胳膊跟電梯門搏鬥,或者用腳擋在那裏,還有的同志大喊“快來”。此舉非常非常有損個人形象。
穿衣服時,誰願意不講規則與品位呢?沒有吧?但是你要不懂相關的規則就很可能貽笑大方。比如,夏天的時候有人穿露腳趾、露腳跟的涼鞋,但是依據“禮”,在非常重要的場合,上班的時候,特別是穿制服的時候,穿露趾和露跟的涼鞋是不得體的。倒過來説,如果休閒度假到海濱去,你要穿著高跟鞋或套裝反而不倫不類,它其實有一個適用場合的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在非正式場合穿露趾涼鞋是可以的,但是穿露趾涼鞋還有一條遊戲規則:不能穿襪子。穿露腳趾涼鞋就是要透氣啊,你要再穿一雙襪子,等於告訴別人“自己的腿上有情況”,比如,汗毛粗重、毛孔粗大、胎斑色痣,害怕被別人發現。煞有介事地穿上一雙襪子,自己覺得挺正規,看在行家的眼裏卻是稍遜一籌。
男同志穿西裝的最高水準是什麼?我在此要介紹的是三色原則。套裝也好,套裙也好,制服也好,全身顏色皆應被控制在三種之內。包括上衣、下衣、襯衫,領帶、鞋襪在內。比如我穿西裝套裝,套裝是一個顏色,深色的;鞋襪是一個顏色,黑色的;襯衫是一個顏色,白色的;這就三色了。那麼領帶呢,領帶只有一種選擇,領帶的顏色和西裝是一個顏色為佳。當然,喜慶場合,我可以打紫紅色領帶,那是比較特殊的情況。在一般情況下,三色原則是著裝最基本的遊戲規則。我有一個習慣,當一個人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向我走來時,我通常不太在乎他自報家門,而是喜歡把他身上的顏色數一數。我的經驗是:在他的身上,三種顏色一般是懂規矩的,四種顏色一般是不太懂規矩的,五種顏色以上肯定是不懂規矩的。
一個男人穿西裝外出的話,尤其在國際交往中,我們一般要求其遵守三一律。就是你穿西裝的時候,鞋子、腰帶、公文包三者應該是一種顏色,而且應當首選黑色。
那天,我在機場見到一個老兄。他腳穿白皮鞋,腰係紅腰帶,手拿咖啡色手袋。當他看見我後,馬上就過來了。沒辦法,我邊上還有很多外國朋友呢,怎麼也是咱們自己人,我想替他圓場,就問他:“你今天為什麼穿得這麼花呀?”沒曾想他告訴我:“那還用説嗎,哥們兒今年是本命年。”
此刻他跟我用的不是同一個標準,於是他與我的溝通出現了障礙。
當然,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對象,都有不同的講究。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和國際禮儀各有不同的適用對象,你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舉一個例子,中國人吃飯有一個習慣:給別人夾菜。長輩給晚輩夾菜,主人給客人夾菜,以示謙讓和友善。但國際禮儀是絕不允許此舉的。國際禮儀講究:讓菜不夾菜。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換成另外一個角度,你又不知道我是誰,你又不知道我愛吃什麼,你憑什麼給我夾菜。不是講尊重嗎?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別人的選擇。你給我夾的那筷子菜,萬一我不願意吃呢?
有一次,我就非常倒楣。我腸胃不太好,不愛吃比較寒的東西。那天被一個同志請吃大閘蟹,他一會兒給你來一隻,夾過來我就得吃。然後再給你夾一隻,我又吃了。他連著讓我吃了三隻,我被他弄得連續一個星期胃痛。
他給你夾了菜,你沒辦法不吃。這還算好的,還有更差勁的。有人拿自己筷子給你夾,還把筷子先在嘴裏處理一下,等於給你派送一口唾沫,你説噁心不噁心?!
究竟什麼時候需要我們講究禮儀呢?第一次打交道時,你要給人留下好的印象,要講禮儀;因公交往,即便是熟人也要講禮儀,那樣做有助於拉開距離,更好地進行公務交往;還有涉外交往。和外國客人打交道,有的時候你要不講國際禮儀那就麻煩了。比如,北京的市花是月季和菊這兩種花。逢年過節,尤其國慶前後都要用菊花粧點國慶的北京。但是不少外國客人是比較忌諱菊花的,尤其是西方客人。在西方文化中,菊花往往是死人專用的。他們把它叫做妖花,葬禮之花。如果來了外國客人,你給他送了一盆菊花,那就等於是為他送葬。在西方,菊花往往在墓地擺放。
教養體現于細節,細節展示素質。言談、話語、舉止行為,其實都是個人的素養問題。有的同志在你對面一坐,習慣性地順手把褲腿往上一拉,露出一條飛毛腿,這個頂多説明他發育正常。還有的同志按著鼻孔,一下就把鼻涕之類發射出去了。我還見過最高境界,他不發射,自己消化,他一下就把那個東西咽下去了。在國際交往中,我們經常遇到上述那樣的同志。有時候,他往往會影響國家形象,影響民族形象,少説也影響我們的地方形象。
那天,我問一位男同志:“你為何不照照鏡子?”
他問:“我照鏡子幹什麼?”
我説:“請你用它去照一照鼻孔,檢查一下自己的鼻毛吧。它已超出你的鼻孔之外。走近之後,我們都會發現你的鼻毛正在鼻孔之外隨風飄搖。”
它實際上是一個個人形象問題。在國內交往中與國際交往中,個人形象都是比較重要的。
一個人不論做任何事情,農民也好,工人也好,企業家也好,官員也好,學者也好,學生也好,你肯定都要和別人交往,學習禮儀有助於我們的人際交往。
和外人打交道時,你不能夠隨便去置疑別人、訓斥別人、誹謗別人,這就是教養,這也是你的形象。另外,對穿著打扮你要具有基本的常識。那天,我對一個女孩子講:戴首飾一般不能亂戴。戴貴金屬首飾、珠寶首飾時,要講究以少為佳,協調為美。你戴八隻戒指,你戴三串手鐲、手鍊,胳膊一晃,跟呼啦圈似的,好看嗎?實際上,你有經驗的話,就會知道協調比較好看,少而精比較好看。比如,現在我要戴一枚黃金的胸針,那麼我的戒指和項鍊最好就戴黃金的。現在流行戴白金戒指,我要戴項鍊,我就得同時戴白金項鍊。禮儀上的遊戲規則把它叫做同質同色:同時佩戴多種或多件首飾時,它們的具體質地、色彩都要相同。
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宴會,對面的一個女孩把我看暈了。她戴了四枚戒指:一枚是綠色的,翡翠的;一枚玳瑁的,黑色的;一枚瑪瑙的,咖啡色的;一枚玫瑰金的,彩色的。由於穿著高領衫,她戴的項鍊看不見。耳環則有兩組:一紫一藍。人家很大方地問我:“好看嗎?”
我問:“你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她問:“啥意思?”
我説:“那就跟你簡單説吧,反正你戴的首飾都是好東西。”
她又問:“什麼意思嗎?”
我説:“把它們放一塊不好看。”
她問:“為什麼呀?”
我説:“它們遠看像一棵聖誕樹,近看像一座雜貨舖。你戴的飾物質雜色亂,彼此之間串了味了。”
溝通之事,往往難乎其難。舉個例子,説話。你跟別人説話,不該説的就不能説,該説就要説。國際交往也好,社交場合也好,個人隱私的問題最好不要去説。不問收入、不問年齡,是最基本的忌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