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客使圖》

時間:2012-06-26 13:33   來源:廣州日報

  《客使圖》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

  采寫 金葉

  資料及圖片提供 董理

  1971年10月的一天,當考古學家擎著燈光首次進入章懷太子墓時,立刻被位於墓道中部東壁的一幅色彩絢麗、氣勢恢宏的畫作所吸引。這幅壁畫高185釐米,長247釐米。圖中有三位是中國人——看上去像是當官的,另三位看上去則像是“老外”。畫中人物皆有真人大小,充滿了神秘感。

  專家通過研究認為,這幅叫做《客使圖》的壁畫,描繪的是唐朝的外交機構——鴻臚寺官員接待外國使節的場景。確切地説,是中宗皇帝為其兄雍王李賢遷葬時舉行盛大的“發哀臨吊”的場面。壁畫上的三位中國官員很可能是鴻臚寺的長官卿與少卿,也有學者依據袍服顏色推斷這三人為四至五品官員。他們穿著初唐時的朝服,頭戴介幘,外加漆紗籠冠,身著闊袖紅袍,白裙曳地,腰懸綬帶,足蹬歧頭履,氣度沉穩,雍容自若。手中執有笏板,神情肅穆,面面相對,似乎正在商談事宜。另外三人為異域使者,他們拱手躬身,畢恭畢敬。

  這三位“老外”使者究竟來自何方?專家學者將其容貌、服飾與文獻記載對照,做出以下推斷:

  為首那一人,禿頂,濃眉深目,高鼻,闊嘴,身穿翻領紫袍,腰束帶,足穿黑靴;似為東羅馬人。在中國史籍中,東羅馬帝國被稱為拂菻或大秦,其風俗:“男子剪髮,披帔而右袒……俗皆髡(kūn,剃髮)而衣繡。”這名使者的“禿頂”應與文獻上的“剪髮”風俗相吻合;

  中間一人,面龐豐圓,鬚眉清晰,朱唇,頭戴尖狀小冠,冠前涂紅色,旁插雙羽,身穿寬袖紅領白短袍,下穿大口褲、黃皮靴;學者們對他的國籍有不同解釋,代表性的説法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新羅國使節。據《舊唐書》中的《高麗傳》與《新羅傳》記載:“(高麗)官之貴者,則青羅為冠,次以緋羅,插二鳥羽,及金銀為飾,衫筒袖,袴大口,白韋帶,黃韋履。”“而新羅衣服,與高麗、百濟略同,而朝服尚白”。故其服飾特點與新羅最為符合。

  最後一位,頭戴翻耳皮帽,圓臉,身著圓領黃袍,腰束黑帶,外披灰藍大氅,下穿黃色毛皮窄褲、黃皮靴。學者們普遍推測認為是我國東北少數民族地區的室韋族或靺鞨族的酋長或使者。依據是《舊唐書》的《室韋傳》和《靺鞨傳》均記載該民族普遍畜養豬、犬等,並以其皮做成衣服,這與圖中的冠帽服飾特徵頗為吻合。此外,北魏至隋唐之間,靺鞨與室韋向中原王朝遣使朝貢始終不絕,尤其是七世紀末至八世紀初,不僅朝貢的規模愈來愈大,而且人員的往來也與日俱增。因此,唐中宗為其兄雍王李賢進行遷葬時,兩族酋長或使者極有可能前來出席葬禮。

  中國古代表現外交題材的繪畫作品極為少見,《客使圖》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這幅作品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水準和繪畫風格,如三位蕃使的神態,左邊一位叉手躬腰,目光焦慮,忐忑不安;中間一位雙手攏于袖中,畢恭畢敬;最後那位遠遠地站著,眼神中流露出謙卑和膽怯。在賦色用彩上,取色簡單、樸素,僅著紅、黑、黃和淡藍,薄施微染卻達到華美絢麗的效果。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