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曹文軒在小説《火印》研討會上。
今日,作家曹文軒最新長篇小説《火印》研討會在北京中國作家協會舉行。曹文軒在發言中稱,自己想寫的還是那些恒定的東西。他同時也自認是個“保守”的人。“我從不認為保守是一個貶義詞,保守也一樣可以深刻,保守也可以有態度。”
進攻型的文化守成主義者
曹文軒的這部小説《火印》被定位為兒童文學作品。該書描述了抗戰時期一個中國男孩坡娃和一匹戰馬雪兒的傳奇經歷。
研討會中,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賀紹俊談及曹文軒的寫作特點。他覺得,曹文軒的寫作是“既有創新,又有守成”。
賀紹俊表示,當代文學的語境特徵就是充滿著“進步焦慮”和“創新焦慮”的,不少作家有這樣一種感覺,“如果我不學新的東西,給人感覺就是不進步的”。
他説,這種“進步焦慮”和“創新焦慮”帶來一種後果:把過去的一些好東西輕易地放棄了,“甚至連常識性的東西、基礎性的東西都被摧毀了”。“我覺得今天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失去了水準線的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説,曹文軒是一個文化守成主義者。”
賀紹俊認為,曹文軒這個“文化守成主義者”正是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他同時強調:“今天也有不少作家表現出文化守成的姿態,但他們是在退縮,固守在一個小圈子裏,這就很難有所作為。但我覺得,曹文軒是進攻型的,是開放的。他在證明傳統的東西同樣是可以創新的,他在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疆域。”
保守也可以深刻,保守也可以有態度
對此,曹文軒在研討會中也坦言,有些作家能把早晨發生的事情,晚上就寫到小説中去,“我覺得簡直不可思議”。
他説:“我總是站在人群裏頭,轉身往回看。我始終無法理解‘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這句話的含義究竟是什麼?難道只有時代有脈搏,而歷史就沒有脈搏嗎?為什麼當下的經驗在價值上就超過過去的經驗呢?難道經驗在價值上有高下之分嗎?”
在他看來,回溯歷史也並非只是“轉身往回看”。他説:“歷史如一條暗河,直通到今天,也許還會通向未來。”
曹文軒稱,自己想寫的還是那些恒定的東西。而人性正是他這部新作中表現的主題。他説,自己堅信“既然是人性,就不會改變”。“人性改變了,他就不是人了。”
他還自認是個相對“保守”的人。“我從不認為保守是一個貶義詞,保守也一樣可以深刻,保守也可以有態度。” 他説。(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