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中版出版座談會召開

時間:2015-04-08 08:35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中版出版座談會召開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

  2015年4月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中日關係中的歷史認識問題辨析暨《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中文版出版座談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召開。《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是中日兩國歷史學者第一次根據政府間協議共同進行歷史研究的成果。該報告書的日文版與中文版在2014年10月同時面世,日文版由日本勉誠出版株式會社出版。

  如何看待近代以來的中日關係尤其是起于1931年的那一場戰爭,對現實中的兩國關係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兩國的民間及學界,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也存在著顯著的分歧。《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正是兩國學者厘清歷史事實、交換關於歷史認識的意見、分析彼此差異的一次嚴肅的學術嘗試的成果,它的出版又恰逢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鋻於此,本次座談會將圍繞對中日學者在史實上的見解分歧和不同歷史認識背後的史觀差異進行深度討論,望以理性的姿態開啟抗戰勝利的紀念。

  中日間首次基於政府間協議的共同研究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是中日兩國歷史學者第一次根據政府間協議共同進行歷史研究的成果。

  。2006年10月,安倍晉三首次就任首相在後不久即實現了訪華,並與中國領導人就年內啟動中日學者之間的共同歷史研究達成了共識。同年11月26日,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與日本外務省大臣麻生太郎在舉行會談之時就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的實施框架達成共識,確定基於《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及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開展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在這一共識與實施框架的基礎上,中日雙方各10名優秀學者組成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並於12月啟動共同研究。

  該研究目的在於通過學者間冷靜和理性的研究,緩解圍繞歷史問題的對立情緒,增進兩國的交流,加深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

  2010年11月,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發佈。2014年10月,《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的中文版和日文版同時出版。

  共同研究非結論一致

  該報告分為古代史卷和近代史卷兩卷,以16個題目探討了從古代到1945年的中日關係史。從報告書本身而言,最大的特色即同一題目下,中日雙方學者各撰文一篇,雙方的認識、歷史觀、研究方法得到了集中體現。這一特色的背後就是“共同研究“這一特別的研究模式,即“同一題目,交換意見,充分討論,各自表述”。研究過程“共同”並非研究結論一致,而是在研究過程中經過討論形成的共識、能夠認同的對方的主張,這些在論文中均得到了體現,是“共同研究”的特徵所在。

  中日間歷史認識分歧有三類

  對中日之間歷史問題的認識,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對中日關係産生很大影響的因素。在本報告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雙方都承認對歷史認識存在差異,並對這些差異進行了細緻的辨析,通過辨析和交流加深了中日學者對雙方關係史中的歷史認識,並就一些重大歷史問題達成了一致。

  在“共同研究”過程中,中日間表現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分歧大概有三類,一是大是大非原則問題,二是對一些具體歷史事件的描述,三是對歷史進程或事件的宏觀分析。第一類問題,如日本自1931年起對中國戰爭的性質和戰爭責任問題,兩國學者形成了基本共識,即日方學者承認戰爭的侵略性質。第二類問題,通過資料的交換與交流,一些認識差異逐漸縮小。第三類問題,雙方的判斷、研究方法、甚至史觀都有很大差異,但可以通過“共同研究”這樣的過程促進相互理解。

  雙方學者承認存在分歧,並以嚴肅、理性的態度對待,這不僅是今後共同研究進一步推進的基礎,也為民間交流提供了示範。而且,通過對雙方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能深入到歷史問題的深層,使得兩方民眾在歷史問題上的相互理解得到提升,同時能暴露出日本右翼與保守勢力在歷史問題上製造障礙的陰謀。基於這些,在中日關係的現狀之下《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的出版,具有重大的意義。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