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我心飛揚

蔡英文的“新四不”無解“維持現狀”

2016年10月18日 08:31:4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涉及兩岸部分只有700字,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她提出“新四不”,即:承諾不會改變,善意不會改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這是對“維持現狀”的基本態度,也是基於對兩岸和平的共同願望。蔡英文説:“我要強調,維持現狀更積極的意義,是在深化民主機制的基礎上,以更前瞻積極的作為,推動兩岸建設性的交流與對話,進而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我要呼籲中國大陸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臺灣人民對於民主制度的堅信。兩岸之間應該要儘快坐下來談,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展現智慧和彈性,冷靜的態度,一起把兩岸現存的分歧帶向雙贏的未來。”

  羅列了蔡的這些講話,給人的直觀的感受就是她講的很動聽也很的“善意”,但兩岸關係最核心的東西卻找不到,她用華麗的詞藻掩蓋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她強調,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並沒有講出兩岸到底是什麼關係?她講,蔡當局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而“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確規定大陸和臺灣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地區,但這個蔡英文卻只字不提。她是依照哪門子“憲法”“條例”呀?她表面上講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事實上她搞“去中國化”,卻在違反“憲法”,這就是借“中華民國”之名,實則推行其“臺獨”主張。

  我們先來説説蔡英文的“新四不”,這是蔡當局提出處理兩岸關係新的政治態度,但這種政治態度充滿著矛盾,經不起推敲。“承諾不會改變”,承諾什麼?不改變什麼?承諾“維持現狀”?但“現狀”卻被蔡當局改變了;“善意不會改變”,蔡當局的“善意”是什麼?難道是“文化臺獨”“柔性臺獨”“理性臺獨”?是不會改變走“臺獨”路線?“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壓力從哪來?是大陸給的壓力?蔡英文不是説,蔡當局跟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民主國家的關係,在5.20之後都有實質的成長,這些國家對於臺灣的國際參與議題,支援的力道也超過以往並向這些國家表示感謝。同時,為重新定位臺灣在亞太地區的角色,並尋找新的成長動能,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並已擬定政策綱領及推動計劃。未來將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觀光等方面,和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國家,加強互惠互助的合作關係,並透過廣泛的協商對話機制,建立合作共識,減少障礙。如此,蔡當局都帶領臺灣走出去了,在她看來,這些國家對臺灣比大陸對臺灣都要“親”,都在為臺灣讓“利”,怎麼會感受到有大陸的壓力?而且還要對抗大陸的壓力。“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既然要對抗大陸的壓力,又怎能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所以説,蔡英文的“新四不”,前後矛盾,信口雌黃,毫無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和善意。

  蔡英文説,“兩岸之間應該要儘快坐下來談,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展現智慧和彈性,冷靜的態度,一起把兩岸現存的分歧帶向雙贏的未來。”看看蔡所説的這句話,真有蠱惑性、煽動性,好像她真有大胸懷和智慧來處理好兩岸關係。是呀!兩岸什麼都可以談,談什麼?談的前提總要先確定一下兩岸是什麼關係吧!如果兩岸關係是什麼性質在蔡英文那都是模糊的、不清的,那麼兩岸以什麼關係來談?大陸多次明確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是什麼都可以談,因為它明確了兩岸關係的性質。可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那兩岸就沒得談的了。

  針對臺灣當局領導人“雙十”講話中有關兩岸關係的內容,同日,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應詢表示:“九二共識”及其體現的一個中國原則,符合兩岸關係的法理和現實,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檢驗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可以平等協商、良性互動,兩岸同胞就能贏得兩岸關係發展的光明前景。否認“九二共識”,煽動兩岸對抗,切割兩岸經濟社會和文化聯繫,是一條走不通的邪路。

  我們再次重申,推動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改善與發展的真誠善意不會改變,為臺海謀和平、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的莊嚴承諾不會放棄,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行徑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有祖國大陸的繁榮進步做基礎,有13億多中國人民的強大民意做後盾,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歷史步伐。

  國臺辦發言人有力的回應再次表明,大陸對臺政策的立場是堅定的、明確的、一貫的。透過蔡英文近期頻頻接受外媒體專訪及“雙十”講話,可以清楚地看出,蔡英文所推行的“臺獨”路線,全方位地“去中國化”,無論是文化上、教育上的“去中國化”,還是政治、經濟、軍事上推進的“臺獨”主張,她將兩岸統獨對抗島內化、民眾化、長期化,也就是説民進黨和蔡英文要將其“臺獨”主張,慢慢地滲透並移植到島內民眾身上,強化臺灣民眾“主權獨立國家”的意識,從而與大陸對抗。這一點與李登輝、陳水扁所走的“法理臺獨”“急性臺獨”路線明顯不同,其更具有隱蔽性欺騙性迷惑性,更陰險可怕,應引起高度警惕。

  蔡當局“新四不”,不見承認“九二共識”,無解于其“維持現狀説”,蔡的兩岸政策依舊是“空心菜”,民共不可能實現對話交流。但大陸會按照自己的對臺政策和步驟,務實有序地推進。對島內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市縣,大陸就積極與之交流合作,為之謀取更多的“九二共識”紅利;反之,大陸會更有力地遏制“臺獨”分裂勢力。面對13億多中國人民的強大民意,“臺獨”只能是死路一條。(台灣網網友:我心飛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