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蕭蕭話兩岸

兩岸之變,不離其宗(蕭蕭話兩岸)

2016年12月29日 08: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書法家揮筆共書年度漢字。(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媒體評選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變”字成為兩岸民眾對2016年的共同記憶,也讓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前説的那句“維持現狀”,成了這一年兩岸間最大的笑話。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更何況,2016年的臺灣由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民進黨重新執政。這個根本就沒有“向前行舟”意願的執政黨,又怎麼可能維持住兩岸8年來和平發展的“現狀”呢?

  對於“九二共識”,民進黨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另類言論,仿佛這四個字有毒,只要一從嘴裏説出來,就會讓他們立刻身亡。但其實,誰也沒有非要拘泥于這四個字,我們強調的,從來就是“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認知。縱橫不出方圓,萬變不離其宗。世間萬物永遠處於變化之中。變者,易也。但兩岸之變,不離其宗,因為兩岸主流民意“不能”、“不會”,也“不允許”。

  眾所週知,“九二共識”是大陸退無可退的底線。最先亮出底線的一方,往往就是最大善意釋出的一方。“九二共識”如此無可替代,就在於它清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瞭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樣的核心意涵,又怎麼能被允許改變呢?

  大陸學者周志懷曾説,大陸不反對在“九二共識”之外建立體現“一中原則”內涵的兩岸新共識,但卻被臺灣某些人解釋為“大陸可以不要九二共識”。這不是愚昧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因為周志懷當時還説了另一句話:新共識核心要素無論如何表達,都不可能將兩岸關係表述成“兩個國家”或“一中一台”,“從這觀察,目前兩岸建立新共識時機與條件,尚不成熟。”

  民進黨當局臺面上善意滿滿,一口一個溝通,一口一個誠意,但臺面下做了多少意在徹底割裂兩岸歷史聯結、以便未來假借被誤導的民意伺機製造“臺獨”的行徑?為何“變”字可以代言2016?就因為它濃縮了兩岸人民對於剛剛經歷的這段歷史的觀感。只是,認為只有與大陸斷絕往來“臺獨”才有出路的民進黨不懂得:經濟規律、文化血脈都不會因為政治偏好而轉彎,與歷史潮流與主流民意逆道而行的結果,只能是將兩岸帶向更“僵”更“冷”、臺灣民眾更“苦”的境地。

  在昨天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安峰山表示,今年5月20日以來,臺灣方面一再表示兩岸應該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開展對話、發展關係,兩岸同胞實際上都在問,臺灣方面所講的“求同存異”的“同”到底是什麼,所稱的“兩岸的共同認知”到底是什麼內容?臺灣當局總要把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這些原則問題給講清楚、説明白。

  沒有“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會怎樣?2016年已經給出了一個初步的答案。造成當前困局的原因和責任,大家心知肚明。套用2016年的一句流行語: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民進黨不先建立起兩岸間最基本的政治互信,又如何給予臺灣民眾一個有希望的2017年?(馬蕭蕭)

【作者簡介】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馬蕭蕭之名出自《詩經車攻》,中國文學以“蕭蕭”形容馬鳴,由此詩始。

  蕭蕭話兩岸,我是認真的。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