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專題片《大國外交》,極大鼓舞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信心,更加堅定了廣大黨員幹部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回顧唐朝和清朝的發展史,唐朝對外開放外交,最先成功實行“引進來、走出去”的戰略方針實現了唐朝的繁華盛世;反觀清朝則以封閉的外交,阻斷一切對外效,導致經濟的後退,國力的衰退,人民群眾生活的艱難。在盛唐和晚清不同外交風格的形象對比中,讓我們看了中國特色外交的重要性、準確性。
《大國外交》第一集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外交領域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展開論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近5年時間,習近平同志完成28次出訪,飛行里程約57萬公里,累計時長193天,足跡遍及五大洲、56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真正做到了中國外交舉要馭繁、砥礪前行,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變化翻天覆地,經濟的加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中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是越來越重要。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守望相助,提出“真、實、親、誠”的工作方針,實現同發展中國家整體合作機制全覆蓋。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造福各國人民,實現與其他國家的共贏共用、共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更加堅定不移地走大國外交的政治路線,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己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做一個“敢於作為、敢於擔當”的外交大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導下,國家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實力也日益增強。但我們不能驕傲自滿,就此止步,停滯不前,這就需要每一位國人增強對國家的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通過《大國外交》政論專題片,我們看到了一些從未到過中國的人,通過外交、經濟、文化輸出,開始改變了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印象,一些對中國不了解、有誤解的人,通過和平友善的交流,收回了固有的成見。中國正在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履行著外交大國的風範,踐行外交大國的任務。(台灣網網友:陳燕)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