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工匠精神”成就“中國智造”

2017年03月21日 15: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年來被熱議的“出國買馬桶蓋”、“打飛的買電飯煲”等事件,在不斷提醒著我們一個事實:中國經濟持續騰飛需要從“中國製造”轉型為“中國質造”,甚至升級為“中國智造”。微觀來看,全社會的工匠精神實踐,需要一個個中國企業精細化雕琢産品、提供個性化服務、讓匠心改變生活。(3月13日人民網)

  從古至今,中國偉大的工匠就層出不窮,古有工匠鼻祖魯班,今有神舟飛船的製造者們。但我國在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方面仍有欠缺,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對工匠的物質和精神認同不足。

  李克強總理曾在國務院常務會上講過一個故事:10多年前他到歐洲訪問考察,在一家企業參觀時得知,一位技術工人澆出來的金屬棒,“精密機器都沒他做得好”。因而這位工人的年薪,“比企業負責人都高!”。共産黨人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更要充分認識物質追求是精神追求的前提,給予“工匠”們等同於其價值的薪酬,是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前提。

  在精神認同上,一部分人一直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乾乾淨淨的呆在辦公室比在車間裏“擼起袖子”滿手油污好看得多,而且更有“面子”。殊不知,“面子”從來都是內心強大所給予的附加效果而已,而不是光鮮亮麗的外表所帶來的。當然,這種現狀將會隨著“工匠精神”的崛起,日益煙消雲散。

  有的人認為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今後手工打磨材料的工匠們將會被冷冰冰的機械完全取代,所謂的“工匠精神”當然也就不再需要了。工匠精神不是量化工匠技藝高低的標準,而是對所從事的生産、技術等,有著一種近乎于“強迫症”般追求更好的精神。一名工人就算有著當世最高的工藝,但他固步自封,坐吃山空,那他也算不得什麼工匠。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將“工匠精神”製成條幅挂在部門辦公室,成為碧桂園人行動決策前的守則,碧桂園也正是依靠這種工匠精神邁進了“大國工匠”之一。

  正處於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關鍵階段,唯有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動“中國製造”經歷一場“品質革命”,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工匠精神不是代表要墨守成規、固步自封,而是以不斷改進技術、不斷革新工藝,集經驗之大成,融科學之力量,堅持工匠精神者方可為“中國智造”開創新篇章。(台灣網網友:劉小琴)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