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出席北京大學主題為“二十一世紀的高等教育——兼論翻轉教育思維”的講座。張國恩指出,未來兩岸教育交流仍要持續並且更加密切,臺師大將進一步加強兩岸學生間的交流,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創造更多共同學習、生活的空間。
近年來,兩岸交流不斷擴大,在青年學生間的交流更是不斷加深。青少年是新一代的力量,從青少年方面入手加強兩岸溝通,讓雙方都能真正的了解彼此,才能在進一步認同雙方不同背景下發展下去,讓兩岸青少年彼此融合是未來兩岸走向更好發展的基石。
加強兩岸學生交流,對兩岸學生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兩岸教育各有特色,也有各自不同的發展背景,而交流中最重要的就是彼此間經驗的分享。彼此互相了解各自的學習和生活模式,在對方身上學習到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開拓的眼界是能力提高的必要基礎,了解兩岸不同的文化教育,提高兩岸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張國恩説:“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立場。我們希望兩邊的學生互相體會彼此的背景和文化,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是好的。”
加強兩岸學生交流,對兩岸青少年的就業有重要幫助。兩岸交流最直接的一個項目就是兩岸交換生,在未來日子裏,兩岸交換生數量必然會提高。這將會推動兩岸青少年創業平臺的發展,青少年在感受到不同的社會氣氛和享受到政府對青少年創業的扶持,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也讓兩岸交流在這不斷的發展創造中更加頻繁。
兩岸間的交流並不局限于學生間,教師交流也是兩岸交流的重要內容。引進臺灣高校特色活動和師資力量,既是對特色的傳承保護也是對優秀資源的共用;把內地高校的特色文化傳到臺灣高校,尤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繼承活動,如詩詞大會、成語故事等,能讓臺灣學生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麗,加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兩岸間的各項溝通有所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教育交流能呈上升趨勢,實為教育界的幸事。交流方式的不同突破,也讓兩岸學生取得了更好的融合和了解。教育是最有發展性的,在教育上下手,讓兩岸青年提高心理融合度,是兩岸關係的長遠保障。(台灣網網友:張文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