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的第十五個年頭,按照《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的規定,中國今年理應自動獲得相應的市場經濟地位。然而,先是今年5月份歐洲議會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再是今年11月美國商務部長確認不會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緊接著在12月8號,安倍晉三正式宣稱今年不會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原來這麼多年了,在國外政要們看來中國一直都不是市場經濟國家喔?
事實上,不是我們市場經濟地位的硬性條件沒達標,而是歐美日的心理條件沒達標。中國入世“是一件激動人心的故事”,而在歐美日看來,如今這成了“激動人心的事故”。
配合改革開放的需求,經過艱難的談判,中國終於在2001年11月10日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五年來,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同時,我們也認識到産業結構的不合理,對內進行産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對外則不斷提升開放意識,制度改革與時俱進。在入世的十五年中,我們國家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市場的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從現實世界的資本開放到虛擬網路的投資渠道開放,小到對商品的開放,大到油氣上游勘探開發市場,我國在十三五期間的對外開放力度可以説超過了過去的任何一個時期。
可以説,由於我們積極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改革開放後入世的中國不僅僅在發展國內經濟,還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提供大量的投資機會,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大量重要商品貿易的可能。而歐美日的耍賴行為,無非還是“貿易保護主義”在作怪。中國由於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相對低廉,貿易出口勢頭強勁,但是因為“貿易保護主義”,很多地區都在上演著針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案。有數據顯示,中國連續十九年成為被反傾銷最多的國家。而一旦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些地區就不得以“替代國”商品價格作為審核中國商品價格的標準,中國的出口將得到會進一步提升,從而刺激中國的相應産業進一步發展。這麼看來,不是因為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而被歐美日排擠,而是因為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得太快而被歐美日排擠。國家間的相處都是“利”字當先,在歐美日看來,本地區的經濟産業結構比中國更合理,應對危機的能力也較中國要強,與其雙贏不如雙虧,歐美日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實打的是七傷拳。
又一次,中國被人“群毆”了。之前的稀土貿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限制稀土出口而被歐美日起訴到WTO並敗訴。正是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和開放政策才會有了稀土資源的持續出口,至今歐美日都享受著中國市場開放的紅利並拒絕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不是流氓行為是什麼?(台灣網網友:章家正)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