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1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安峰山表示,正如俞正聲主席在今年的海峽論壇上所指出的那樣,兩岸關係未來的重任是在兩岸青年人的肩上,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臺海的和平穩定需要兩岸青年人持續的努力。(台灣網6月15日北京訊)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這是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説》中的節選,每每讀到這段,總會讓人産生一種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之感,俞正聲主席在兩岸海峽論壇上的關於兩岸未來與兩岸青年的表述,讓我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了梁啟超先生的這篇《少年中國説》,在當下,此情此景,再加一句“少年盼統一則國統一”,則更加應時應景了。
今年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可以説是一個多事之秋。現在大家還記得2014年臺灣318學生運動嗎?它還有另一個名稱,也許大家能夠想起來,叫“太陽花學運”。這個運動是一些“臺獨”勢力背後慫恿煽動臺灣一些大學生,故意抹黑醜化國民黨和大陸,反對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幕後黑手之一,就是今年剛剛獲得執政權利的民進黨。曾經在野期間就如此反對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獲得權力之後的民進黨,又會做出怎樣出格的事呢?
據臺灣《聯合報》最新民調,自認是“臺灣人”的比率創調查以來的新高;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則持續探底,竟然僅剩11%;另有10%受訪者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看到這組數據,我相信每一個愛國人士都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奈,歷史的錯誤,給今天留下的是永久的創傷。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臺灣地區的教育密不可分。
現在臺灣有一些年輕人,被稱作“天然獨世代”,可想而知,這些年輕人對於大陸的認同感是多麼的低,這和臺灣地區一直以來的教育息息相關,尤其是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對於教學課本的改動,造成了臺灣新一代青少年對大陸一直抱有偏見,甚至是敵視,即使在馬英九當權時做出了一些努力,對一些課程綱要進行了微調,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臺灣青年已經有很多形成了思維定勢,如不完全正視歷史,全面修正課程綱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來進行徹底的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挽回臺灣青少年的統一心的。
不過,雖然臺灣地區的教育如此,但是,仍然有許許多多的臺灣愛國青年,通過學習努力,自覺地從虛假的歷史教育中走了出來,正視歷史,投身兩岸關係和平統一的發展浪潮中來,只要有這樣的青年存在,兩岸統一的中國夢就不是奢望。(台灣網網友:王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