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一名公務員的扶貧日記

2016年03月16日 16: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説,“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我也有幸成為了一名幫扶者。

  我幫扶的這戶人,戶主得了黑色素瘤,已到了晚期。我第一次走進他們家裏的時候,男主人正坐在院子裏剝玉米,女主人快言快語。在交談過程中,我了解到這戶人養了4頭牛、養了雞、羊,還要種地種田。男主人説,這些年要不是自己得了這個病,家裏是十分富裕的,根本不會覺得壓力大。現在家裏家外全靠愛人一個人獨撐,孩子到外地務工掙錢。面對他的病情,做手術也不能病癒。他只希望國家能幫他減輕醫療費用,這樣養的牲畜帶來的收入就可以存下來,而不是花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由於他不是低保戶,無法通過大病報銷這條途徑解決問題。鄉鎮的幹部、村上的幹部多次想辦法幫其解決藥費問題,最後採用困難求助的方式為其解決,但也是杯水車薪。去年7月,李克強總理對大病報銷的政策作出了批示,我正打算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的時候,戶主卻去世了。對此,我也時感愧疚。

  當時,我在日記中寫了下這三個問題:一是遇到政策出臺的步伐趕不上實際的需求怎麼辦?這種是不是可以建立一種快速途徑?由村、鄉、區調查核實後,報上級部門批准實施呢?比如我遇到的這個事情,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我們的醫療保障體系到基層還需要完善。二是遇到“等靠要”的群眾怎麼辦?窮則思變。這種人可不會思考如何靠自身努力,思考的是如何從政府身上哭訴更多的安慰。轉變他們的思想是及其重要的。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志。這裡的“志”不是指智力,而是志氣。有的人窮的已經沒有志氣了,剩下的是無賴和貪心。扶貧開發不能一味地“輸血”,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才能摘“窮帽”,拔“窮根”,激發貧困對象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艱苦創業意識,著力增強貧困對象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自我“造血”,從而穩步脫貧。三是如何吸引年輕人才留在農村發展?儘管我們地方政府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想留住人才,現實中,還是很多人願意到大城市中競爭,也只是為了給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環境。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我們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如何讓教育資源、社會公共資源惠及到貧困地方,還需要相應的細則輔以支撐。

  扶貧工作任重道遠,經過多年扶貧減貧,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對這些“硬骨頭”想啃下,又充滿了擔憂。不過通過這次“兩會”的群策群力,讓我們這群“服務員”看到了希望。我想,我的力量是微小的,團隊的力量是龐大的。只要我們有敢拼敢想敢做的思想認識,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中央的堅強有力的領導下,以紮實苦幹的工作作風,定能成功的。(台灣網網友:文雨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