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解析大學生入伍連年攀高的奧秘

2016年09月05日 13:46:32  來源:中國國防報
字號:    

  9月1日,從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徵集的新兵全部確定。該區2014年徵集大學生119人,佔任務總數的51.7%;2015年徵集大學生206人,佔任務總數的73.6%;今年,徵集大學生430人,佔任務總數的86%,再創歷史新高。

  該區大學生徵集數量和比例連續3年提升並蟬聯全省第一,他們有什麼秘訣?該區人武部領導説:“激勵應徵的、穩定服役的、溫暖退伍的,這3個環節的工作都做到位了,就能徵集更多的大學生參軍報國。”

  徵兵宣傳適時適宜,對接大學生人生規劃

  這是一則令人深思的舊聞。

  2013年,吉林大學一名大四學生體檢、政審過關後,卻在即將定兵時反悔了。問其原因,他坦言:對是否去當兵,他一直有些猶豫,那天參加徵兵宣傳活動,一時衝動就報了名。可在此前,他已經與一家大型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這幾天,用人單位催他上班。於是,他想放棄參軍的選擇。

  此事引起該區軍地領導的深思,他們深入分析徵兵工作新情況後認為:和普通適齡青年不同的是,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規劃,如果徵兵宣傳停留在一年一季,首先就在時機上無法與大學生的人生規劃對接。為此,該區人武部及時調整徵兵宣傳時機和思路。

  ——從擇業時機上對接。針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該區人武部確立“一季徵兵,四季動員”的新理念,把徵兵宣傳由原來的3個月改為貫穿全年,並重點抓住春節前後應屆大學生考慮畢業去向的時機,紮實開展針對性的徵兵宣傳活動,著力使徵兵宣傳動員與大學生的就業規劃時機對接起來。

  ——從成才志向上對接。頭腦裏有方向,行動上才堅定。該區人武部將大學生士兵成長成才的故事通過報刊、電視、網路等媒介進行廣泛宣傳,邀請優秀大學生官兵回母校談體會、講收穫,引導大學生明確自己的從軍夢想,讓個人的成才“路線圖”與參軍“路線圖”對接起來。今年徵兵宣傳時,該區邀請從朝陽區入伍後在部隊榮立一等功的大學生軍官李國文回來作報告,給同學們講述自己從一名普通大學生士兵到“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的成長歷程,當場激勵數十名大學生報名應徵。

  ——從資訊渠道上對接。針對大學生人人有手機、個個愛上網的特點,該區人武部通過高校收集大學生的微信號,建立“朝陽國防大家庭”微信群,全年定期發送國防資訊、大學生參軍政策和大學生士兵在軍營鍛鍊成長情況,變以前的單一平臺發佈為現在的全媒體傳播,把“等你來看”改為“推送給你看”,提高了徵兵宣傳成效。今年7月,該區人武部副部長尹東方在網上發現,長春理工大學一名碩士研究生3次填報了應徵資訊,又3次刪除。尹副部長及時與他談心交心,幫他擬訂軍旅規劃,使他很快打開了心結,堅定地選擇報名參軍。

  入伍之後跟蹤培育,避免産生“破窗效應”

  這是一件讓人武部領導揪心的事!

  2013年底,20名從朝陽區入伍的大學生士兵來到新疆邊防服役後,給人武部領導發來幾條短信,“請求回到大學校園”。原來,他們感到部隊條條框框多、生活節奏快,邊防生活艱苦、高原反應強烈,適應不了。

  面對這幾條短信,人武部領導敏銳地意識到,現役大學生士兵與在校大學生有著密切聯繫,這個“思想病灶”如不及時化解,會傳染,會産生“破窗效應”,會影響來年的大學生徵兵工作。為此,該人武部確立“兵送走、不撒手”的思路,全程跟蹤關注,並與部隊聯手培養大學生士兵。著眼解決大學生士兵出現的“水土不服”問題,他們還探索出了“一聽二看三講四談五錄六贈”的跟蹤培育辦法,即:“聽部隊領導介紹戰士表現,看親人囑託錄影片,講建功立業勵志課,談對戰士的期望,錄戰士在部隊的生活剪影,贈勵志書籍和筆電,寫上家鄉軍地領導和父老鄉親的寄語。”如今,這20名大學生士兵已有16人立功受獎、4人入黨、1人上軍校。他們在新疆邊防建功軍營的經歷,成為激勵一批又一批大學生應徵的活教材。

  前不久,休假歸來的大學生士兵程鵬飛回母校作報告,他告訴師弟師妹:家鄉人武部領導和他所在部隊首長一起,針對本籍大學生士兵的專業和特長,建立了人才電子檔案,聯合為大學生士兵量身定製成才“路線圖”,力求大學生士兵能夠在戰備訓練中發揮專業特長,這一系列有效舉措,使他很快成了享譽集團軍的“兵專家”。

  近3年來,朝陽區人武部先後發出5000多條短信、打出1000多個關愛電話,派出20多個走訪軍營小組,累計行程2萬多公里,足跡遍佈新疆、內蒙古等20余個省市區。帶著溫度的一組組數據換回了令人欣喜的一項項成績。2013年以來,該區送出的大學生士兵有285人立功受獎,21人直接提幹或考上軍校。對此,長春警備區政委張為周説,大學生士兵軍營成長成才,是最好的徵兵宣傳教材,能有效帶動學弟學妹應徵入伍、獻身國防。

  兌現退伍優待政策,激勵更多大學生參軍

  這是徵兵宣傳中遇到的尷尬一幕!

  有一年,該區的徵兵宣傳人員進入高校宣傳徵兵政策,不曾想一名大學生退伍士兵對學弟學妹説:“入伍前優待政策吸引人,退伍後卻不能及時兌現。”這句話就像是一瓢涼水,澆涼了一些大學生的參軍熱情。

  原來,這名大學生入伍時,某高校未對大學生退伍士兵的學分制度做出具體規定,導致已修一半學科的他退伍複學後須全部重修學業。核實情況後,該人武部領導及時與校方溝通協調,積極做好這名大學生退伍士兵的複學工作,確保其合法權利得到保障。

  “政策落實的出口堆積著問題,必然阻礙兵員入口的通暢。”該區人武部領導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國家和各省市陸續出臺了多項優待政策,極大提高了大學生的參軍熱情,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個別院校和部門出現了“踢皮球”現象。“試想,如果學費補償、考研加分等優待政策在落實中打了折扣,如果定向考錄招聘、扶持就業創業等配套措施擱在玻璃窗裏,如何吸引大學生獻身國防?”

  針對這一問題,朝陽區人武部聯合民政、勞動保障、教育等有關部門和轄區各高校建立問責機制,逐項落實大學生退伍士兵的優待政策。對於有硬性要求和具體標準的優待政策,他們在落實過程中就高不就低,把優待政策用足;對於沒有具體標準的優待政策,他們努力作為,把優待工作做到位,切實讓大學生退伍士兵感受到優待。近幾年來,該區軍地每年都召開大學生退伍士兵就業創業聯席會,根據大學生退伍士兵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做到培訓、推薦、就業“一條龍”服務,使優待政策真正發揮磁石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軍。

  從新疆某部退伍的大學生士兵韓策,複學後邊上學邊創辦美術工作室,為支援其創業,該區人武部不僅聯合有關部門落實優待政策,還協調吉林藝術學院對其軍事課和體育課作免修安排。法律專業畢業大學生士兵劉雲鵬退伍剛回長春,該區人武部領導就拿著他的資格證書和各種榮譽證書向有關部門推薦,如今他已成為一名法官。

  “出口關乎入口,退伍連著入伍;出口疏通了,入口才有活水。”長春警備區司令員馬吉祥説,只有軍地齊心協力,從入口到出口形成良性迴圈,才能産生大學生從軍報國的“浪潮效應”。(劉建偉 孫 健)

[責任編輯:王怡然]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