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西方磨刀伊朗示強 美伊“開年大戲”怎麼往下演

2012年01月05日 13:1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美伊圍繞無人機事件的爭端持續發酵:伊朗展示“肌肉”的行動持續到2012年,這無疑成為今年的“開年大戲”。

  1月3日,伊朗軍演以海上閱兵收官,並警告美國航母勿返回波斯灣。在前幾日,伊朗以實際行動展示自己的軍演成果:成功試射一枚“遠端導彈”(有分析稱是中程或近程導彈),科研人員成功研製並測試首個國産核燃料棒。

  伊朗頻頻示“肌肉”

  伊朗“守衛90”海軍軍事演習始於2011年12月24日,1月2日結束,為期10天。整個軍事演習從霍爾木茲海峽開始,向東越過阿曼灣,直至亞丁灣和印度洋北部公海,演習區域跨越2000多公里。

  法新社的評論説,伊朗軍方發射導彈及進行軍演是為了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德黑蘭的核計劃進一步施壓的情況下顯示其軍事實力。

  在之前接受採訪時,軍演發言人馬哈茂德穆薩維將軍稱,所有參加演習的水面艦船和潛艇2日將演練一種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新戰術,“如果伊朗海軍作出這種選擇的話。”但很顯然,伊朗軍方並沒有這麼做。

  霍爾木茲海峽是伊朗南部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的能源要道,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數量可觀的天然氣由此輸往全球各地,對全球石油供應具有戰略影響。

  儘管外界一直懷疑伊朗是否有能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伊朗革命衛隊完全控制了波斯灣水域,並稱在該水域任何針對伊朗的挑釁行為都處在其監視之下。有分析人士稱,通過軍演,伊朗想向美以傳遞的只有一個資訊——伊朗決不懼戰。

  西方磨刀向伊朗

  作為這部大戲的另一主角,美國自然扮演了“敵人”的角色。有觀察人士分析,從擊落無人機到抓捕間諜,美國與伊朗的關係雖還未到刺刀見紅的地步,但雙方“暗戰”卻有日益轉向“明戰”的跡象。

  早在2011年12月20日,美軍現役最高軍事官員、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鄧普西上將就表示:“只要奧巴馬總統一聲令下,美國隨時可以打伊朗。”

  而且,美國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準備。鄧普西上任後在2011年年底到訪科威特等中東國家,目的就是為美軍可能發起的攻打伊朗核設施的計劃提前做好軍事部署。被擊落的美軍無人偵察機的出現,被外界視為美國加快開戰準備的信號。

  針對伊朗的強硬,美國也以強硬應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當地時間2011年12月31日簽署一項對伊朗實施新制裁的法案,其中包括旨在減少伊朗石油收入的新制裁措施。而歐盟方面也表示其有望在1月底前做出擴大對伊朗制裁的決定。

  美伊會不會動武?

  美國真的會對伊朗動武嗎?如果動武,為期還有多遠?

  有分析者認為,從美國據稱已經制定好的對伊作戰計劃來看,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勢在必行,目前美國的制裁行動,以及對伊朗周邊國家軍售和加強中東盟國導彈防禦能力,都是在為對伊軍事行動做準備。

  2011年12月20日,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和阿拉伯國家在羅馬商討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觀察者認為這可能是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的序曲。但包括日本、希臘、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嚴重依賴伊朗石油的國家,卻對此表示反對。因為一旦其石油進口受限或國際油價高漲,都將嚴重危及其國家利益。這可能也是美國沒動武的原因。

  但也有人認為,從秀“肌肉”這一角度來看,伊朗的目的已經達到;然而,這也給西方制裁提供了藉口。畢竟,西方對伊朗發射導彈已經見怪不怪,但這次伊朗宣稱成功研製核燃料棒,這有可能觸動西方的神經。(記者 楊子岩)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