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射出“改革之箭”,為何“射傷”的還是她?

2017年07月12日 11: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看得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這是蔡的一大缺陷,因此造成決策路線的一錯再錯。明明看到問題已經擺在眼前,卻不願誠懇面對及解決,則是整個執政黨共同的心理障礙,不斷在自我蒙蔽中流失民心。因此,蔡英文大張旗鼓發射的“改革之箭”,最後往往繞回來落在自己身上,其實毫不令人意外。

  社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拍板“司法改革”四大重點,包括打造中立的“司法”體系、建立法官淘汰機制、裁判書親民化、民眾參審制等,並要求相關部會提出具體改革時程。這些,表面看似洋洋灑灑;但對照貪腐的陳水扁正在外面“趴趴走”,而民進黨內要求“赦扁”的聲音響遍四野,蔡英文此時提出“司改”主張,只怕未戰正當性已先蕩然。

  看得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見自己的問題,這是蔡執政一年多來的最大罩門。也因此,蔡英文大張旗鼓發射的“改革之箭”,最後往往繞回來落在自己身上,其實毫不令人意外。以陳水扁為例,這位保外就醫的貪腐者天天挑戰公權力,踐踏臺灣“司法”尊嚴;而整個蔡當局卻裝作若無其事,任由醫療團隊在那裏編造藉口,任由挺扁人士在那裏指手畫腳。面對政治對“司法”的嚴重干擾,蔡英文視而不見,卻誓言要從周邊建設鞏固“司法”威信,這已不是“見秋毫而不見輿薪”,而根本是“裝瞎”。執政黨一邊公然破壞“司法”制度,一邊放言進行“司改”,民眾會相信嗎?

  異曲同工卻為害更烈的,是“勞基法”“一例一休”的“修法”。蔡當局罔顧産業的不同特性和規模,用傳統製造業的思維來框限勞動時間,表面上美其名“照顧勞工”,實質上卻讓勞資雙方同受其害。

  蔡當局射出的改革之箭,為何總像回力棒一般飛回來擊中自己,原因有幾:一是美好的口號太多,而細膩的思維太少;二是追求近利的躁動太多,長遠發展的見識不足;三是自我膨脹的慾望太大,但自我實現的本事太少。三者概括而論,其實就是“權力”與“能力”太不相稱:權力很大、慾望很多,卻沒有足夠的能力權衡整體的輕重緩急及複雜的利弊得失。不僅如此,這又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要解決的問題沒解決,會影響民意支援;執政者再進行下一場改革,民眾信任度又更打折;接下來,又是更多的不信任。

  以“前瞻基礎建設”為例,這是蔡當局唯一一個以“發展經濟”為著眼的計劃,而不是以“分配”為目的的改革;理論上,這應該受到外界的熱烈歡迎,但為何卻有過半的民意反對?理由無他,就算一般市井小民,也看得出這個大頭大腦的計劃其實是胡亂拼湊而成,看不出任何“前瞻”的策略性眼光。更令人不安的是,臺當局“行政院”的效能經過一年多的檢驗,已證明其規劃和執行能力均不合格;而如今驟然提出長達八年、花費8800億新台幣的建設計劃,怎麼可能落實推動?今天林全在那裏擺姿勢拍胸脯作出保證,但是民調已崩頹至此,明年他和其他幾位“前瞻”操刀手還會在那裏嗎?如果不會,人們為何要把這麼大的經費和責任交到他們手上?

  看得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這是蔡的一大缺陷,因此造成決策路線的一錯再錯。明明看到問題已經擺在眼前,卻不願誠懇面對及解決,則是整個執政黨共同的心理障礙,不斷在自我蒙蔽中流失民心。蔡英文射出的箭,最後總會落到自己身上,不正是大話説到難以自圓其偽?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