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臺當局“去中國化”是癡心妄想

2017年05月31日 09: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兩岸同慶端午、緬懷古人、習俗相近,充分顯示了兩岸切不斷的文化根源和民族情感。民進黨當局企圖在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力圖削弱甚至切斷中華文化在兩岸的血脈相續,但這種“刨根”、“抽魂”的數典忘祖、無知狂妄行為是不會得逞的。臺灣文化的主體正是中華文化,拿掉中華文化,臺灣的文化根基必將瓦解,臺當局“去中國化”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評論摘編如下: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昨天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海峽兩岸不約而同都把這天訂為公眾假期。不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各地慶祝端午節的活動形式大同小異,包括品嘗粽子、龍舟競賽、取午時水、立蛋祈福、懸挂艾草等習俗。而與臺灣鹿港隔海相望的福建省石獅市則舉辦當地獨特的端午活動——海上潑水,成為兩岸數萬民眾狂歡的舞臺。

  兩岸同慶端午、緬懷古人、習俗相近,充分顯示了兩岸切不斷的文化根源和民族情感。民進黨當局企圖在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力圖削弱甚至切斷中華文化在兩岸的血脈相續,但這種“刨根”、“抽魂”的數典忘祖、無知狂妄行為是不會得逞的。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大陸和臺灣儘管尚未統一,但這沒有改變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願景,沒有什麼力量能把我們割裂開來。

  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于同胞共有的血脈和精神,紮根于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這是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的,是不可磨滅的。不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臺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臺灣,廣大臺灣同胞都很好地保留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使中華文化在島內深深紮根。

  臺灣社會的習俗、信仰、價值、規則和人文風貌,無不體現出中華文化的經年浸潤和深刻塑造,也正是在島內無處不在的中華文化底蘊,使臺灣社會始終與大陸保持著緊密聯繫和交流合作。

  有臺灣媒體指出,傳統中華文化思想在文化層面的凝聚力其實是超乎經濟利益與政治力量的,而民進黨最懼怕的也正是這種文化認同的凝聚力。所以民進黨當局才會刻意將執政重點放在“去中國化”與“文化臺獨”上,這也充分反映出“臺獨”分子沒有信心面對大陸的懦弱心態。

  此番言論可謂一針見血地戳穿了民進黨當局搞“變相臺獨”的企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而民進黨為了切斷兩岸歷史文化連結,切斷兩岸同胞的精神樞紐,竟妄想在島內去除和消滅中華文化。從拆除蔣介石、孫中山銅像,拆除“故宮南院”十二生肖獸首,不紀念光復節,清明節取消遙祭黃帝陵,到降格紀念鄭成功,只要是與中華文化扯上關係,蔡當局都要除之而後快。

  然而,中華文化不僅表現在有形載體上,更是一種無形力量。臺當局大可把孫、蔣的雕像拆光,但如此就能去除這二人在兩岸留下的歷史印跡了嗎?臺當局拆除十二生肖獸首後,難道臺灣民眾就不再談論自己的生肖屬相了嗎?

  中華文化早已遍及臺灣的各個角落,融入島內每個家庭。正如每逢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臺灣民眾也會舉辦各種活動。臺灣文化的主體正是中華文化,拿掉中華文化,臺灣的文化根基必將瓦解。臺當局“去中國化”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