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發表臺灣文化大學臺灣發展與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的評論指出,經濟才是硬道理。但是今天的臺灣,由於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而讓兩岸陷入僵局,使臺灣不能善用大陸的動能,帶動經濟繁榮,改善民眾生活,眼睜睜的看著臺灣老百姓繼續受苦。
評論摘編如下:
吳敦義第一輪投票就當選國民黨主席,讓許多人對於國民黨的後勢開始有比較樂觀的評估。加上蔡英文的執政表現不佳,支援度迅速下滑,也讓人對於2020年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雖然現在就來臆測2020年的情勢,未免太早了些,不過,有些基本形勢的演進脈絡頗為清楚,不妨姑妄言之。
2008年金融海嘯涌現,全球都陷入經濟動蕩,大陸一枝獨秀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然後,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以名列前茅的增長率,逐步拉開和日本的差距,逼近美國。如今,中國大陸更借由“一帶一路”的倡議,引領風騷,聚攏資源,鋪陳願景,延續動能。所以,除非出現重大意外,否則,大陸在可見的未來,應該可以維持中高速度的經濟成長,扮演全球經濟領頭羊的角色。
窄窄一道海峽之隔的臺灣,本來最有機會善用大陸的動能,帶動經濟繁榮,改善民眾生活。無奈,從李登輝執政後期開始到陳水扁當政期間,臺灣被困在敵視大陸乃至於中華民族的“臺灣意識”裏,往“去中國化”的方向傾斜,將大陸的成長茁壯視為威脅而不是機會,刻意削弱兩岸之間歷史和文化的連結,大幅削減了兩岸之間經濟上相輔相成的可能性。
馬英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期間,兩岸關係雖然好轉,但是,憂讒畏譏的心理包袱和謹小慎微的行事風格,卻讓兩岸之間無法大開大闔,和平紅利因而相當有限。有限的和平紅利進入了少數人的口袋,既無法發揮外溢效果,也産生不了滴漏作用,反而造成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反感,為“太陽花”鋪路,讓藍營被輪替。只是,借著“恐中”、“反中”上臺的蔡英文,執政才不過一年,就窘態畢露,聲望大跌,讓人們對於2020年有了不同的想像。
以上的脈絡演變顯示,經濟才是硬道理,當政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民眾能夠安居樂業。在臺灣,想安居樂業得設法打破“悶經濟”,要想從“悶經濟”中脫困,則需要大陸的善意對待,經營出良性互動、相向而行的兩岸關係。蔡當局讓兩岸陷入僵局,老百姓就只好繼續受苦。
在國民黨主席的候選人中,在期盼大陸方面能夠體會國民黨主席第一輪選舉就過半之意義的同時,新當選的吳敦義也應該責無旁貸地引領國民黨乃至於臺灣民眾,真切地認識世界大局和兩岸情勢,扭轉綠營渲染出的“恐中”、“反中”氛圍下,自我邊緣化的偏誤。
有著“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國共兩黨維持既有的交往或許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面對兩岸情勢的盛衰消長,吳敦義領導的國民黨,沒有消極怠惰的理由,需要採取更積極的兩岸論述和相應作為,不要在“一帶一路”大自由貿易區成形的過程中,成為孤懸海角一隅的棄兒。(作者為臺灣文化大學臺灣發展與大陸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