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楊昆福:禁錮于三大思維 蔡英文還能任性多久?

2016年09月23日 11: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上臺後,不斷引爆各種爭議,在顯露的“病徵”背後,真正的“病灶”到底是什麼?對此,媒體人楊昆福在《臺海》雜誌124期發表題為《禁錮于三大決策思維 蔡英文還能任性多久?》的評論文章,分析當下蔡英文面臨哪些棘手問題?楊昆福指出,蔡英文思維視域過於狹小所導致的不良效應已發酵,綠營內派系的加持變為挾持,“獨派”對其牽制力道大,此外,臺軍軍中的不滿情緒勢逐漸蔓延和加劇,對蔡英文而言又是一大挑戰。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短短4個月,便陷入內外交困的“執政”危機當中,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對蔡英文抱持較高期望值的選民,顯然已逐漸由先前的“期望”轉為“觀望”乃至現今的“失望”。根據臺灣指標民調公司近期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對蔡英文的“執政”表現,不滿意度超過滿意度,分別為41.8%和40.8%。並且,外界普遍分析這種發展態勢似乎依舊在不斷地惡化當中,此舉,對蔡英文當局而言,除了一貫被稱為是“嚴重警訊”外,更折射出蔡英文的內在“執政”邏輯,在當下時局處理各類型問題之時,儼然已遭遇極大的張力並引發不小的後坐力。

  思維視域過於狹小 不良效應已發酵

  縱觀蔡英文上任至今的種種作為,不但未能展現應有的格局與擔當,反而處處流露出“在野”時期的政治鬥爭心態,也就是筆者先前曾撰文指稱的用“在野”格局在“執政”。顯然,蔡英文乃至民進黨在歷經島內政黨格局發生大幅變換之後,依然出現角色轉換調試不良的“病徵”。在這種情勢之下,臺灣當局在蔡英文的主導之下,難以避免各種凸槌和脫序行為的不斷出現。而究其“病徵”背後的“病灶”,筆者認為,這與蔡英文采取三大決策思維脫不了干系。

  其一,藍綠對決思維。儘管當下的臺灣政壇,出現一度被稱為所謂“第三勢力”的“時代力量”政黨,並且依據目前的政治實力,“時代力量”已然成為國、民兩黨之外的臺灣“第三大黨”,然而,“第三大黨”不等於是“第三勢力”。事實上,發家于2014年臺灣學生反服貿集會活動的該政黨,無論在政治訴求還是實際的運作當中,無不展現出其濃厚的“深綠”意識形態。顯然,“時代力量”只不過是“年輕版”的“臺聯黨”而已,在客觀上扮演的更多是民進黨側翼的角色。因此,毋容置疑,現今的臺灣政壇依舊呈現藍綠“二元分立”的狀態。

  在這樣的島內政治生態當中,為贏得更多支援,曾試圖營造理性中道的蔡英文,在上臺後很快便“原形畢露”,推行的相關“政策”無不流露出“藍綠對決”的一貫思維模式。從廢除馬英九時期的“微調課綱”,繼續向年輕學生灌輸“臺獨”思想,到對反服貿學生進行撤告及廢除“紅十字專法”,再到“不當黨産委員會”的成立與運作,試圖將國民黨“連根拔除”,等等。曾經聲稱要尋求“政治和解”的蔡英文,卻在所謂“轉型正義”的牌坊之下,行意識形態灌輸及政治清算與追殺的勾當。

  目前,民進黨在臺灣政壇可謂“行政立法一把抓”,已奠定“一黨獨大”的“完全執政”地位。然而,蔡英文一上臺,外界看到的不是著手大力變革,讓臺灣變得更好,而是急於攻堅,試圖讓對手處境越來越差,力爭讓對手陣營在後續的政黨政治競爭當中越發無招架之力,從而達到“舍我其誰”“獨此一家”的“獨大”目的。民進黨在霸據龐大行政資源與優勢的情況之下,公然採取這種顯露濃厚意識形態的操作手法,一方面,會給外界留下“恃強淩弱”,專注于“政黨惡鬥”的不良觀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民進黨勇於“除弊”無能“興利”,刻意轉移焦點的現實窘境。

  其二,兩岸零和思維。所謂“兩岸零和思維”,在筆者看來,是將兩岸雙方界定為博弈而非合作關係,也就是認為一方所得必然導致另一方所失的“二元對立”,在這種關係定位之下,兩岸互信基礎不是薄弱而是嚴重缺失。因此,從民進黨峰層到基層的整個權利運作體系中,外界可以發現他們秉持一種對立衝撞的心態,做出的系列宣示和推行相關的政策,甚至釋出自認為是“善意”的資訊或相關舉動,都會因兩岸基本互信缺失而導致言行不被信賴,動機倍受懷疑,甚至外延性的誤判行為也有可能因此而産生,最終雙方關係會呈現出日漸惡化的發展態勢。而所有的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均與蔡英文及其當局,在處理兩岸關係中抱持的內在思維邏輯密切相關。

  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分析,亦即,與陳水扁先前採取強硬“臺獨”路線相較而言,蔡英文的柔性“臺獨”策略更為隱蔽,危害性也更為巨大,並且,如果説當初陳水扁強硬推動“臺獨”路線,是把“臺獨”當作達到政治目的或轉移貪腐焦點的“工具”而已,那麼,蔡英文則是“臺獨”理念的堅定信仰者。從當初替李登輝操刀“兩國論”,到擔任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時,公開拋出“‘臺獨’選項説”,及阻擋陳水扁承認“九二共識”,再到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多次公開表示不承認“九二共識”,以及上任後依舊在“九二共識”必答題上繼續閃躲,大打模糊牌,更有甚者,在涉外場合的落款上,蔡英文大玩文字遊戲,顯露“臺獨”痕跡,等等。外界可以察覺,長期以來,蔡英文將“臺獨”理念“內化於心”並“外化于行”,對大陸抱持慣有的“拒斥心態”,並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教育上,採取若隱若現的“去中國化”策略。

  9月下旬,臺灣《聯合報》公佈“2016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報告。調查數據顯示,有高達48%的民眾對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表示不滿意,滿意的只有31%,負面評價高過正面評價,而“九二共識”大幅上升成為繼“臺獨”之後影響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因素。從該平面媒體的調查數據來看,蔡英文上臺後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臺灣民眾顯然不買賬,並且由於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已致使兩岸關係倒退並轉趨緊張,臺灣民眾已然有了切身感受。凡此種種,在筆者看來,與蔡英文在深層次上抱持兩岸零和思維,並外化在日常的政策宣示與推動,無疑有著直接的關聯。

  其三,涉外一邊倒思維。與刻意疏離兩岸關係産生鮮明對比,蔡英文在上臺後對美日採取全面倒向的抱大腿策略。今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職演説當中,便公開宣示要與美國、日本及歐洲建立所謂的“價值同盟”,並與它們展開“全方位的合作”。對此,日本共同社則回應蔡英文的説法,指出“價值同盟”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價值觀外交”相符,並公開指稱蔡英文當局正在悄然悶聲地參與“美日同盟計劃”。而蔡英文在涉日問題上,也在實際行動上踐行親日媚日的言行。包括任命臺灣地區行政主管機構前負責人謝長廷擔任“駐日代表”,讓日本倍感“受重視”,就職當日請來大批日籍人士“觀禮”,以及在“衝之鳥礁”是“島”還是“礁”這種明白無誤的問題上,蔡英文當局一反馬英九在任時期的“政策”,公開宣示“不持特定法律立場”,當時還引發島內輿論反彈,被譏為“逢中必反”“遇日腳軟”,等等。

  而在南海問題方面,在涉及兩岸正當合法權益的維護上,蔡英文態度相當曖昧。在美國背後主導及影響之下,南沙太平島由島被無端地降格為“礁”後,蔡英文當局一方面打壓自行前往太平島維權的屏東基層漁民,採取事前嚇阻事後追懲方式來向美國表態,試圖將漁民登島而得罪美國的影響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又宣示要將太平島建成“人道救援中心”與“運補基地”。此舉顯然加大了美日對南海問題上下其手的空間,提供美日更多更大的介入藉口與機會,蔡英文當局的策略考量已溢於言表。而如果美日利用蔡英文當局提供的平臺加深介入南海問題的程度,勢必將嚴重影響兩岸關係,同時使得南海問題更加複雜化。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