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硬拗478天 柯文哲聲望掃地説明瞭什麼

2016年09月09日 10: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9日社論指出,去年5月,柯文哲鐵腕勒令大巨蛋(多功能體育館)停工,許多柯粉為他的魄力大聲叫好,當時其民調滿意度高達6成。478天之後,柯文哲在揚言“解約”的大限日突然松手,同意遠雄續建,此刻其民調已跌到3成許。一個市長如何蹧蹋自己的魅力、蹂躪選民的期待,柯文哲上演了戲劇化的一幕;這對上任百日即民意疲弱的蔡當局而言,也是有價值的一課。

  柯文哲在解約前最後一刻打住,原因無他,只是為了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治生命。試想,一旦臺北市政府和遠雄斷然解約,雙方進入漫長的訴訟,柯文哲的命運就要跟大巨蛋綁在一起,與之俱沉。其間,除了可能産生鉅額的訴訟賠償,包括廢墟狀態的大巨蛋破壞城市觀瞻,並帶來公安威脅,這等於柯文哲的政治生命要終身吊挂點滴了。尤其,市民期待大巨蛋的希望落空,柯文哲每次現身都會挑起民眾的議論,每筆賠款都將遭到市民咒罵。想到這些,柯文哲能不收斂狠勁嗎?

  無論如何,歷經478天的對峙,臺北市政府和遠雄在最後一刻各自煞車,沒有演成火車對撞的局面,仍是讓人欣慰的結局。這至少顯示柯文哲仍未喪失最後的理智,知道後果難以承擔,因而仍想挽回民心,放下自己的任性。對遠雄而言,經過這番“全民公審”式的討伐,也應該深切體會人民對建商財團“寸金必爭、寸土不讓”的惡感,而應以如履薄冰的態度完成大巨蛋工程;如此,才能洗刷受傷的形象。

  回顧臺北市政府和遠雄的對峙,最後雖打開僵局,也不過是回到原點,市民卻已飽受一年半的煎熬。如果知道這是必然的結局,為何雙方不能早日各讓一步,卻非要打到頭破血流,一方聲望墜谷,另一方財務重擔拖磨?有人説,這是“亞斯伯格症患者”對上“固執老人”的必然結果,這樣的形容不失貼切。但如果放到公共事務的架構中來談,一件公共建設案,竟會演變成兩個頑固者之間的戰爭,其實也反射了臺灣政治被高度“個人化”的病態,才會讓個人性格因素淩駕在制度之上,讓合約、法律規範、協商制度都落得無用武之地。

  其中,柯文哲的自傲,顯然要負絕大部分的責任。從柯P一開始鎖定“五大弊案”窮追猛打,就顯示其心態偏差;在其他四大弊案無疾而終之後,他只能緊咬遠雄不放,以撐住自己逞強的顏面。尤其他翻臉如翻書的性格,每次見面都要刻意貶損對方,每次談判都要設下不可跨越的前提,根本就不留給對手任何妥協、轉圜的空間,自難免激出對手“與汝偕亡”的心理。直到昨天,柯文哲還説,希望市民朋友再給大巨蛋一次“重生”的機會。事實上,根據民調,有5成5的民意支援續建;而一直要扼殺大巨蛋的,則正是柯文哲本人。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是,大巨蛋從“解約”逆轉為“續約”的大驚奇,竟傳出是柯文哲“力排眾議”的結果;亦即,其幕僚群皆傾向解約,唯獨柯P決定轉彎。這不禁教人納悶:當整個幕僚團隊竟變得比柯文哲激進、好戰,這些官員是否還能提供市長務實的建言?或者,他們甘願把自己的專業良知拋在腦後,只是為了討好柯文哲?

  這種現象,其實就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臺灣“政治個人化”的病態:整個臺北市政府被市長一個人牽著走,各局處的專業分工全都失速停擺;甚至連議會的民意監督也晾在一旁,自我矮化。何其可悲!

  硬拗478天,柯文哲只換得自己的聲望墜谷,可謂付出了巨大代價。但被踐踏的制度,被愚弄的民意,被浪費的時間和精力,臺北市民付出的代價更大。我們很難説柯文哲能從這一課學到謙卑,但市民至少應學會戳破民粹神話吧!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