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施政無方 如何解決民調滑落?

2016年08月30日 07: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島內親綠智庫公佈最新民調,蔡英文滿意度跌破5成,林全“內閣”落入死亡交叉。8月18日,104資訊科技針對企業界進行“新政百日滿意度”調查,有高達58.3%企業不滿意民進黨當局整體施政表現。蔡當局倘若再拿不出“內外兼修,療傷優先”施政方略,證明自己有能力把兩岸與經濟搞好,恐怕會被民眾看破手腳,想要運用“以柔克剛”策略,應對大陸壓力突圍,更將是緣木求魚。

  臺灣的“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719期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當前臺灣的軍公教勞工擔憂年金制度崩盤,晚年生活不保;工商企業苦嘆經營投資環境每況愈下,幾近“忍無可忍”;廣大勞工與受薪族抱怨物價高漲,只有薪水不漲,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臺當局卻束手無策;公營事業人事將大洗牌,人民都在看蔡當局能否跳脫酬庸,知人善任為民興利;民進黨借“立法院”多數優勢,對國民黨無情追殺,勢將激起朝野惡鬥,讓民眾渴望的和解共生拼經濟夢碎;南海仲裁判斷出爐讓“親美日、抗中”的蔡當局滿臉豆花,原來美日兩國隨時可以出賣臺灣利益,多數民眾吞不下領土主權被踐踏,卻看不見臺當局硬起來捍衛太平島地位。近日,蔡當局對於重大人事案當斷不斷,已讓民眾質疑領導能力是否出問題;同時,民進黨人士力推“文化臺獨”與加入聯合國動作,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則玩弄兩手策略,更將惡化兩岸關係,讓陸客止步不前,經貿互動停滯,導致臺灣失業人口暴增,對臺灣經濟發展不利。

  人民對民進黨“臺獨”路線不放心

  臺灣經濟環境每況愈下,其中雖受制于國際經濟衰退衝擊,但也有很重要的部分是因為,投資人對民進黨執政路線不放心,結果將導致臺灣經濟加速崩壞。發展臺灣經濟並不缺資金、技術與人才,最缺的是投資信心,而建構穩定有前景的兩岸關係,是多數企業決定是否投資臺灣關鍵;同時,臺灣的年輕一代對待大陸態度已經趨向務實,他們有大陸朋友,也願意到大陸工作,反而是老一代的臺灣人對兩岸關係疑懼頗深。蔡當局如果不能認清大勢所趨,正視臺灣投資不振病因,並對症下藥,反而把施政重點放在清算鬥爭與強化“臺獨”意識形態,只會製造更激烈的社會對立與人心浮動,全體民眾都將身受其害。

  面對詭譎多變的亞太複雜情勢,臺灣自己要能夠站起來,就必須在美“中”競合關係找到平衡點,建立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良性迴圈大戰略,穩固投資人信心,重點發展策略産業,以強化經濟競爭力,把臺灣建設好,這樣才有籌碼在兩岸與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蔡當局必須誠實告訴年輕一代,“新南向政策”是開拓臺灣經濟空間的策略之一,但臺灣的和平穩定與安全課題,不可能脫離兩岸與國際,尋求經濟貿易與投資成長動力,甚至新文化與國際活動空間,也繞不開中國大陸,因此,必須以勇敢自信態度迎接“中國大陸崛起”的挑戰與機遇,而不是隨著“臺獨”人士鼓吹“反中”與“仇中”起舞,斷送臺灣年輕一代發展兩岸建設性合作關係的契機。

  蔡當局應該調整方向

  蔡當局雖一再強調對大陸已經釋出最大善意,但仍然沒有提出具體方案,大眾對蔡當局強調“親美日、抗中”路線,已經心生兩岸關係恐趨向不穩疑慮,將導致投資臺灣信心不足,資金技術人才外流加劇,遑論營造優質投資創新環境,振興臺灣經濟。

  為挽救滿意度下滑頹勢,蔡當局必須調整施政方向,首重穩定兩岸關係發展,打開臺灣經濟成長任督二脈,並對“一個中國”內涵提出清楚説明,以利兩岸恢復建設性關係,勇敢擺脫“臺獨”勢力綁架,化解面對中國大陸的恐懼與抗拒,為臺灣找到出路。

  過去在李登輝與陳水扁執政時期,曾經推行以經貿為主的南向政策,最後都以失敗收場。蔡當局施政若以“臺獨”意識形態挂帥,對國民黨進行清算鬥爭,推動“去中國化”策略,只會挑起更激烈的社會對立,並讓兩岸互信基礎蕩然無存,因此必須改弦易轍,以穩定兩岸關係拚經濟為重。否則,蔡當局恐將落入臺海動蕩不安、兩岸協商中止、經貿發展停滯、內政難題無解、朝野惡鬥激烈、政府機能癱瘓、國際空間萎縮,以及臺美關係生變等8大困境,更將讓臺灣年輕一代發展前途蒙上陰影。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