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不正常人”領導的臺灣“中研院”

2016年05月01日 17: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30日社論説:李遠哲擔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12年,把“中央研究院”變成一個涉足政治是非並結交權勢的機構,親吻政客之手毫不羞赧。翁啟惠領導的10年,則讓“中研院”捲入商業利益醜聞,使學術形象蒙塵。如今,領導階層的近親繁殖還在進行,“中研院”聲譽還在沉淪,翁啟惠卻以不知所云的理由戀棧不去。

  3月底,當浩鼎案初露冰山一角時,翁啟惠即驟然在海外以口頭和電子郵件向馬英九請辭,一度滯外不歸。而現在,他名列貪污和背信被告並遭限制出境,在朝野一致要求下,他卻不動如山拒絕辭職。前後對照,其態度變化令人難以理解。唯一的解釋是,他要拼死護航他和李遠哲共同安排的人選接班,以確保他們在“中研院”建立的政商血脈順利傳承。但這樣急不可待的傳承,究竟想保住什麼?

  這可從幾個跡象解讀。第一,翁啟惠告訴馬英九,他不能辭職,但可以“提前交接”。言下之意,他可以不擔任“院長”,但新任“院長”須由他手中接過印信。第二,“中研院”秘書長吳金洌説,翁啟惠希望這一兩周就能交接,完成新的任務。亦即,馬英九最好儘速從三人名單上挑選新“院長”,絕不能以程式問題為由退回名單;如此,依慣例名列首位的廖俊智即可接任。第三,翁啟惠説,他未請辭是基於“忍辱負重”,要留下來維護“中研院”聲譽,並避免人事動蕩;這種説法,顯然倒果為因。“中研院”形像是因他個人利益糾葛不清而遭重創,他必須離開,才有助於洗刷“中研院”的清譽。

  觀察翁啟惠近期的言行,有時狀似天真到難以置信,有時則詭秘閃爍到令人狐疑。其中,也許有他科學家的單純本性;問題是,作為臺灣最高學術機構的領導者,引領各種不同學門的尖端研究,又涉及技術移轉的龐大利益,翁啟惠時而天真、時而愚頑、時而不知所云,教人不知如何信賴其領導能力。

  日前有“立委”質詢他,何以他的想法與全臺民眾有那麼大的落差?翁啟惠答説:“我們科學家本來就不正常。”引起“立委”哄堂大笑;但“不正常”三個字,或恐解釋了他對諸多事情的奇特反應。例如,他用女兒為人頭持有浩鼎股票並代為買賣,卻自稱與浩鼎沒有利益關係;他應辭“院長”是要負起道德責任,他卻説留下來是為維護“中研院”。又如,“中研院”聘請的法律顧問,竟不具臺灣的律師資格,而僅有美國律師資格,卻能連續標到“中研院”的標案。

  翁啟惠的言行,外界或許不必將之與“中研院”劃上等號;但從他屢屢不分本末輕重的應對,他是否勝任“院長”之職,答案其實已相當明顯。“不正常”的科學家領導“中研院”,並非始自翁啟惠,早在22年前李遠哲即開啟先聲。李遠哲不僅一再地跳進跳出政治舞臺,以化學專家領導“教改”,既要享受學術光環,又要掌握政治影響力,並制定自肥內規,多年坐享月薪50萬(新台幣,下同)。即使已交棒10年,他仍繼續在“院”內培植他的政治旗手,並意圖操控下一代“院長”接班人。這種頭頂光環的科學家,一旦不正常起來,恐怕比不正常的政治人物還要命。

  無論如何,翁啟惠的去留問題拖到現在,勢必成為馬英九和蔡英文必須共同承受的責任。以目前的態勢,馬英九當然沒有理由在倉促之間搶著去圈選新“院長”,以利新人和翁啟惠順利交接。原因有三:其一,在外界一片要求翁啟惠下臺聲中,那樣無疑在幫他解套,必然招致民眾反感;其二,稍早遴選程式顯有人為操作,若不能厘清,新“院長”産生的正當性將受到嚴重挑戰;其三,翁啟惠拒絕辭職,應由他自己面對社會輿論的壓力;但無論如何,馬英九必須對此事表明態度,絕不能任翁啟惠予取予求,而坐視“中研院”蒙羞。

  “中研院”研究人員若回頭看看這20多年的變化,不知道會不會覺得承受不起“臺灣最高學術機構”這個頭銜?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