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面對的三大挑戰

2015年06月08日 09: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經濟日報》8日社論指出: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訪問美國,受到超越過去的高規格接待,和美方的會談亦受到正面肯定;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演講,更楬橥主要施政理念。蔡英文是2016年臺灣迄今最具當選機會的參選人,從這次美國行來看她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有助於認清當前臺灣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發展。

  首先,在政治面,蔡英文首須處理的是兩岸政策及美國、中國大陸與臺灣方面的關係。蔡英文先提出“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基調,在CSIS演講更進一步表示,“在當選之後,我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兩岸之間應該珍惜並維護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我將在這個堅實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這樣的表述,雖仍避談“九二共識”,但表態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成果的堅實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很明顯地作出政治妥協,也袪除美國政府擔憂民進黨重返執政可能挑動兩岸敏感神經的疑慮,可説是蔡英文在最後一哩路跨出重要的一步。

  當然,受到美國認可,不代表中國大陸對蔡英文的説法會買單,也不表示臺灣人民對民進黨兩岸政策已可放心,後續還需要蔡英文作更多的努力,才能説服各方在執政後有能力“維持現狀”,也有能力可以維持平衡。

  其次,在經濟面,蔡英文表示民進黨執政最優先的任務,是推動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理念的新經濟發展模式,主要目標是藉由“效率驅動”轉換為“創新驅動”模式,重塑臺灣經濟競爭力;在經濟成長和社會需求間取得平衡;並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確保臺灣經濟自主。這樣的方向固無可厚非,但知易行難,如何加以落實,才是真正的考驗。

  馬當局執政7年多,一直以“開放”及“創新”作為經濟施政主軸,但是,迄今仍然擺脫不了“臺灣接單,海外生産”、“以中國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成長模式。

  蔡英文希望和美國建立經濟戰略夥伴關係,在物聯網、雲端、大數據,資通訊産業、工業4.0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並期待臺灣能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二輪協商。然而,臺灣以製造為主的出口産業結構,和大陸的連結遠超過美國,如何轉型到以創意、創新為基礎的新模式,是極為浩大艱巨的工程。臺灣要加入TPP,更涉及到朝野“從中國走向世界”或“從世界走向中國”的路線之爭,都有待蔡英文提出更具體、可實踐的具體推動方案。

  再者,在社會面,蔡英文特別強調公平分配與世代正義的價值,並楬橥以社區為基礎的社會安全網計畫,以及進行社會住宅及長照體系投資;然而,在現實層面,攸關社會公平與世代正義的退休年金改革,阻力重重;長照法通過卻面臨沒錢又沒人的窘況;民進黨主張以增加遺産稅、贈與稅等作為長照法財源,也和馬當局推動的長照保險法互相捍格,這些眼前問題如何優先面對處理,蔡英文必須給社會明確的答案,才能增強民眾對實踐公平正義的基本信心。

  面對2016台灣大選,在競選主軸上,蔡英文明顯強調經濟、社會等內政訴求,但兩岸問題和經濟發展無法切割;經濟發展和年金、長照等社福政策亦須合併處理;三大挑戰相互關連,影響臺灣未來發展,期許蔡英文和其他參選人都能提供完整的政策思維及明確主張,俾選民可以作出最佳的抉擇。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