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近水樓臺”何以沒“得月”

2014年07月17日 07: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方面昨天宣佈,截至上月底,島內人民幣存款餘額高達2927億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説,兩岸經貿關係密切,使臺灣具有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先天”優勢。但因兩岸服貿擱淺,人民幣流通受阻,龐大的人民幣存款並未給金融業者帶來應有的喜悅。

  評論指出,自去年2月臺灣金融機關正式辦理人民幣業務以來,僅1年4個月,臺灣人民幣存款就已逼近3000億。如今島內人民幣存款快速增長,使臺灣向“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目標又靠近了一步。然而,由於兩岸服貿協議通過之日遙遙無期,使臺灣人民幣無法回流投資大陸,嚴重影響了臺灣人民幣資金池的去路,“一潭活水”變成“一潭死水”。當大量人民幣積聚在島內無所用時,將使人民幣存款利率下調,既對存戶不利,也降低了人民幣的吸引力,無助積累人民幣資金池,更影響臺灣構建人民幣離岸中心。

  評論認為,兩岸經貿關係密切,使臺灣具有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先天”優勢。去年兩岸貿易額就高達1200億美元,兩岸匯款金額超過5600億元。此外島內金融業已在大陸、香港等各主要市場設立分支機構,作為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全球網路。

  評論説,去年2月島內開放人民幣業務,標誌著臺灣正式啟動構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目標。而增加人民幣資金去化管道,是臺灣金融業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不久兩岸達成共識,大陸允許臺灣金融業者以“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大陸資本市場,額度為1000億人民幣。RQFII是祖國大陸允許境外機構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其證券市場的重要管道。臺灣獲得RQFII資格,大大增加其人民幣資金池去路的靈活性。島內金融業者表示,RQFII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投資大陸的國債市場。在當前美債、日債收益率低迷的環境下,高收益、低風險的大陸國債是絕佳的投資標的,也是人民幣優質債券基金投資組合中最佳的資産。

  評論還説,去年6月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當中就包括兩岸互相開放資本市場的內容,但服貿協議迄今被臺灣“立法院”束之高閣、不見天日,臺灣千億人民幣存款無法回流大陸資本市場,獲取更高回報,也喪失搶先發行人民幣金融商品的契機。在服貿協議中,大陸方面還放寬臺資企業定義包括第三地臺商,將有助於擴大臺灣銀行業在大陸的業務,還可協助更多臺商取得融資資金。但如今這些優惠措施因服貿卡關而變得如“水中花、鏡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評論直言,俗話説“近水樓臺先得月”,與大陸同根同源、僅一水之隔的臺灣原先可得到許多進入大陸市場的優惠措施,但因島內政治惡鬥、民粹氾濫等原因錯失時機和商機,如此也怨不得人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