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農曆十二月十一

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從“本土化”躍向“擁殖民”?

2014年02月07日 08: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最近進行微調,主要目的,在修正原教科書中對日本殖民的過度美化。不料,此舉竟引起民進黨的強烈反彈,中常會更決議,要求綠營執政的六縣市集體抵制新課綱,沿用舊教本。

  對此,臺灣《聯合報》7日社論指出:正逢選舉年,民進黨抓到任何可以發揮的題材即發動杯葛,製造政治對立,其動機可以理解。然而,民進黨這回宣示反對歷史課綱,能稱得上理直氣壯嗎?恐怕不然!全文摘編如下:

  觀察這次臺灣高中歷史課綱的修改,除了將“中國”改稱“中國大陸”,因而碰觸到民進黨“反中情結”的敏感神經外;其他重大的修正,都集中于日本當年在亞洲的侵略與對臺的殖民統治,包括:將“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更貼近史實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日本徵用慰安婦增加了“強迫”二字,對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加入“侵略”二字。這些用詞,都是絕對客觀的描述;那麼,在臺灣的教科書上,為何民進黨要禁止臺灣的下一代認識歷史真相?

  社論質疑:日本在臺灣的50年統治,難道不是“殖民”?難道沒有在各地進行武力鎮壓,並“掠奪”臺灣的寶貴資源?日本徵用臺、韓慰安婦,如果不是強迫,難道是這些婦女志願前往服務的嗎?日本發動戰爭,鐵蹄踏遍中、韓、新、馬、菲、緬、法屬印度支那,直抵荷屬東印度;這樣的行動若不是“侵略”,難道是“和平統一”大東亞,或各地甘願獻上自己的土地向它臣服?

  民進黨當年揮舞“本土化”的大旗,來挑戰國民黨的“外來政權”,因此強化了臺灣的“本土意識”。但是,要把“本土意識”當成“反國民黨”、“反中”籌碼,進而達成追求“臺獨”的目標,這是一回事;但為了要“反中”而肆意扭曲歷史,甚至要刻意“美化”日本在臺灣的殖民,藉以醜化國民黨的治理,這又是另一回事。民進黨的問題,是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和外在的客觀事實混為一談,以為扭曲外在現實即可實現主觀意願,這是典型的鴕鳥作風。

  再説,民進黨將“本土化”和“反中”畫上等號已成慣技,也就罷了;但因“反中”要進而與“擁日”畫上等號,這又是什麼巫毒邏輯?如此一來,民進黨還找得到自己本土政黨的原初立足點嗎?為了“反中”而“擁日”,是矇住自己的眼睛,更矇住下一代的眼睛;連一句“殖民”都不敢説,連一句“侵略”都不敢説,連“光復”一詞都不許用,連慰安婦“被迫”都不能説;那麼,民進黨宣稱的臺灣“主體性”在哪?臺灣的後殖民反省又要植基於什麼史觀?這也難怪,在東海釣魚臺主權之爭時,民進黨除了高聲責難國民黨和大陸,對於野心勃勃的安倍卻説不出一句譴責的話。

  這次臺灣高中歷史課綱的修正,是在去除民進黨執政時代課綱對日本的過度美化,主要是文字上進行微調,連“日據”、“日治”之爭都已放過不提。孰料,民進黨卻揚言要在“立法院”、街頭和綠執政六縣市開啟“三大戰場”;蘇貞昌更稱,臺灣好不容易走出“教育為政治服務”的威權年代,絕不容許臺灣再走回頭路。這番説法,恰恰是民進黨自打嘴巴;試想,民進黨區區十幾人的中常會,就可以任意下令,指示某些縣市採用這樣或那樣的教科書,這不正是在強迫“教育為政治服務”嗎?然而,民進黨自己的耽溺和迷失,能夠強迫學生照單全收嗎?

  問題的癥結是:民進黨在現實上走不出“反中”的迷宮,只能在歷史教科書上利用文字來自我麻醉;一旦走上這條自欺欺人之路,又逼得自己必須一路倒向“親日”的不歸路,最後,竟連臺灣遭到日本“殖民”的歷史都要一起抹殺。這種不許説“日據”、不許談“殖民”的心態,才是民進黨最大的蒙昧與悲哀。放眼整個東亞,所有遭受過日本鐵蹄踐踏的地區,民進黨的媚日史觀真可謂絕無僅有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