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江“內閣”拼“有感經濟”值得期待

2013年02月20日 09: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月18日,臺當局新“內閣”走馬上任。香港《大公報》19日發表評論指出,“新人新氣象”,島內各界無不期盼江“內閣”在新的一年展現拼勁和幹勁,讓民眾感受到經濟復蘇的成果。可見,創造“有感經濟”是馬當局新一屆官員面臨的最艱巨、最緊迫的挑戰。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開春第一件大事,當屬2月18日新“內閣”走馬上任。春節前“行政院長”陳以身體不適為由請辭,副院長江宜樺坐正,成為島內最年輕的“閣揆”。“新官上任三把火”,江宜樺不到一週就敲定了“內閣”名單,41個部會首長中,只更換了其中13人。改組幅度不算大,留下2/3的舊人,有利於保持政局穩定性;1/3的人出任新職,有助於加入新思維,使新“內閣”更具效率和活力。俗話説“新人新氣象”,島內各界無不期盼江“內閣”在新的一年展現拼勁和幹勁,讓民眾感受到經濟復蘇的成果。可見,創造“有感經濟”是馬當局新一屆官員面臨的最艱巨、最緊迫的挑戰。

  古人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意即倘若民眾感受不到經濟成果,未能提高生活水準,則民怨日積月累,將對社會秩序和社會治安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前兩任“行政院長”皆把“拼經濟改善民眾生活”列為施政首要目標:2009年9月吳敦義提出“庶民經濟”;去年2月陳衝強調“富民經濟”。然而,臺灣是出口導向的淺碟型經濟體,動輒受週邊經濟影響。這幾年全球經濟環境不佳,吳陳二每人平均“出師不利”:吳敦義任內,儘管實施兩岸直航、開放赴臺觀光,使臺灣經濟在2010年出現了奇跡般的“絕地反彈”,但2011年又因遭遇美債、歐債危機而重走下坡路;陳衝接班後,因西方債務危機的陰霾依然籠罩全球,島內經濟不但未有起色,反而每況愈下。

  相較于兩位“臨危受命”的前輩,江宜樺可算得上幸運。海內外不少財經界人士表示,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已出現復蘇跡象,今年國際經濟形勢應可否極泰來。國際貨幣基金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達3.9%,將優於去年。不過,西方債務危機的隱憂依然存在,江“內閣”萬不可掉以輕心,而關於年金改革、美豬入島等敏感事項的處理手法也應更細膩,因為經濟低迷,民怨沸騰已到臨界點,稍有差池隨時都會爆炸。

  至於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今年也將呈現新局面:一方面,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已經上路,臺島進入“人民幣時代”;另一方面,兩岸證券部門上月達成互相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的共識。這些舉措將會給臺島帶來更多業務和商機。大陸去年的經濟增長雖然受週邊形勢影響而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健康良好的勢頭。人們都説“近水樓臺先得月”,與大陸同根同源的臺灣應加強兩岸經合,進一步鬆綁陸資入島限制,為島內經濟帶來更多活水。

  江宜樺與副手毛治國非財經專業出身,有人擔憂這與馬當局拼經濟的施政目標不符。有道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面對乍暖還寒的國際經濟形勢,“江毛組合”能否帶領臺灣走上復蘇的光明大道,值得拭目以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