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加速文化“臺獨”只會自尋絕路

2017年08月28日 08: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來,臺灣高中課綱爭議越演越烈。除了多位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大學教授發表聯合聲明,呼籲課綱應審慎研議;數百位語文老師也集體聯署,認為高中文言文比例應維持原課綱比例,以免“自廢武功”。

  臺灣《中央網路報》27日發表時評指出,高中課本20篇古文篇目,原本是臺灣’教研院”花兩年多,委託60多位教授、教師研擬定案,其間並向500多位高中語文教師發出問卷徵詢;如今卻被6名非語文專業的委員,在一週內用一份問卷由500個網民決定新選文名單。這種黑箱作業,本身就有爭議,因為文言文為什麼要由非語文專業的委員來挑選?這些委員和網民又是怎麼産生?

  同時,新選文準備將整學期文言文比例從45到55%,降到只佔30%,從20篇必讀古文減到10至13篇,這又有什麼必要性、合理性與正當性?尤其是網民票選結果,只有《桃花源記》、《赤壁賦》、《鴻門宴》、岳陽樓記》4篇,是原先語文領綱研修小組所選,其他像諸葛亮《出師表》、屈原《漁父》、歐陽修《醉翁亭記》、韓愈《師説》都被剔除;反而是6個非語文專業委員所推薦的6篇臺灣文言文入選。

  平心而論,新選出的文章如果真的較好,那也無可厚非,問題是,這六篇臺灣文言文,多數聞所未聞。其中《七星墩山蹈雪記》是日本人中村櫻溪之作;「大甲媽」則有《土蕃蠢爾本無知》誣衊少數民族的話;蔣渭水的《送王君入監獄序》,竟有“嫖來又嫖去”之句。無論內容、文字或意境,都與韓愈、歐陽修等唐宋大家相去甚遠。為什麼非要選這些作品?

  按照課審會學生代表的説法,過去文言文太多,“許多學生意志都被磨光”;而且臺灣也有很多文言文,“比較貼近這片土地,對於社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唐宋八大家”。當前許多學生意志薄弱,雖為事實,但絕對不是因為讀太多文言文所致;再講,即使非要選臺灣人寫的文言文,清朝臺灣籍進士38人、進士320人,不是有很多作品?陳永華、連雅堂、賴和等人,大家不是都耳熟能詳,為什麼不選?

  説穿了,這些人的作品中,充滿了“中國情懷”,正好是民進黨極力要去除的思想,因為民進黨正在加速“文化臺獨”。

  蔡英文當初搶著要當會長的“中華文化總會”,如今官網上的正式名稱已經簡化為“文總”,“中華文化”4字消失;新增項目“臺語原來是這樣”專門解釋臺語語詞;即將於9月復刊的《新活水》雜誌,主軸定為“宣揚臺灣文化”;總會的藝文空間內,則以“臺灣的庶民文化與青年文化”作為展覽主軸;顯見“文總”從展覽到活動,已經全部定格于展現狹義的臺灣文化。

  總之,文言文比例的刪減,只是加速“去中國化”的縮影,這樣的作法,不只是自廢武功,更將是自尋絕路。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