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5日社論指出,臺灣最近出臺的“12年公共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告,歷史科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脈絡,中國史大減內容並移至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世界史則著重臺灣與世界互動。這份新課綱,引發外界對臺灣“文化臺獨”的質疑,也對臺灣社會和兩岸關係投下更多陰影。
陳水扁當局時代的歷史課綱,已將“臺灣史”與“中國史”並立;蔡當局更採取“去中國化”的剪裁方式,不再清楚劃分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而改為臺灣史、東亞史、世界史的分域架構。究其實,旨在切斷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連結,而強化臺灣與世界的互動。
吊詭的是,在臺灣史分域,“現代國家的形塑”是重要主題,討論“臺澎金馬如何成為一體”;但第二分域裏的中國史,國家不是重點,中國史只是東亞史的一部分,從而,第三分域的“臺灣與世界”,看起來更像是“從臺灣看天下”的世界史。
社論指出,新課綱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凸顯以人民為主體的歷史,要建構以臺灣為主體的史觀。”話説得好聽,但如果為媚俗、乃至“媚獨”而扭曲歷史,或為意識形態而剪裁歷史,只會讓歷史變成政治的工具,誤導下一代的學習。難道能為了模糊臺灣與中國的連結,而裁剪出“沒有臺灣”只塞在東亞史一角的中國史?
通過教育形塑的歷史意識,是凝聚國家認同的重要工具,也是建構國家主體性的基礎。蔡英文洋洋得意的“天然獨”,其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同樣的,各方對“文化臺獨”的質疑,恐怕也不是無的放矢。蔡當局上臺之初,許多人即認為臺當局“教育部長”和“文化部長”的任命,可能隱藏著“文化臺獨”的意圖;如今修出這樣的歷史課綱,正證實了外界的疑慮。
社論強調,蔡英文的民意支援度全面崩落,內外交迫的蔡當局,或許想用“去中國化”的課綱向“獨”派邀功。問題是,一部“去中國化”的課綱,或許可以溫水煮青蛙打造更多“天然獨”,卻絕不可能為臺灣打造和平與繁榮。只會撕裂社會,把兩岸關係推向墜崖的絕境。
文章最後説,歷史的詮釋,作為教師的學術自由,應受尊重;但歷史作為學生的學習內容,不能恣意裁切與扭曲,課綱作為教育綱領,更不容揮斬歷史紐帶,背離“憲法”精神。臺當局“教育部”須懸崖勒馬!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