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臺灣卯足了勁爭取大陸游客,卻難挽墜崖式崩跌,即便下殺到行情價的2折,8天7夜遊臺灣不到1萬(新台幣下同),上海臺北機票最低只要500人民幣,仍然乏人問津;黃金周大陸出國旅客估計超過6億人次,全球景點都滿是陸客面孔,只有臺灣市況慘澹。對此,臺灣《旺報》9日發表社評文章説,這局面不意外,來自大陸底層“厭臺”情緒發酵。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一個場景足以解釋:大陸允諾協助臺灣藍營執政縣市登陸招攬遊客後,針對十一黃金周,藍營縣市在長三角大城市舉辦旅遊推介會,如前述下殺遊臺價格已低到見骨,攬不到遊客不打緊,竟然有大娘、大嬸在場提醒到府打探的人:“這時候還想去臺灣,不愛國嗎?喜歡被民進黨看不起嗎?”再直白不過的用語,表達出大陸民眾對臺灣當局挑撥民族情感的憤怒。
大陸基層民眾的“厭臺”情緒誰都知道原因。政權輪替,蔡英文當局擺明瞭對兩岸互動基石“九二共識”的回避、閃躲、模糊應對,民進黨黨慶致黨員公開信上更直言“要力抗中國的壓力”;如此冷竣、無情的應對,想起近年大陸是如何讓利臺灣,如何營造兩岸和諧,怎不激起大陸民眾的憤怒。
必須要區隔清楚,大陸民眾拒赴臺灣旅遊,是因兩岸政治氣氛嚴峻,更長期且經過社會擴散、發酵的深層原因,無疑是民眾升高的“厭臺”情緒。這種發自民間、基層的“厭臺”,修復的難度遠甚于嚴竣政治氣氛解凍。許多人擔心,高層不睦還容易緩解,基層民眾卻要慢好幾拍才能改變原先的憤怒心境。
或許無須如此悲觀,因為大陸民眾“厭臺”的肇因很明確,是對蔡政權,不是對臺灣民眾。中國人特重情感,即便在氣頭上,思及大陸發生天災人禍時,臺灣同胞的爭相伸出援手,你的災就是我的痛,全心不求回報的付出,無不感動得流淚。此時再怎麼厭臺,對臺灣民眾絕對是情如家人。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超大地震,死亡超過7萬人、37萬餘人受傷;讓甫才從921大地震傷痛走出來的臺灣同胞豈止是感同身受。第一時間,包括紅十字會、中華搜救總隊等經驗豐富的搜救專家組織聯合搜救隊開赴汶川,攜帶最新的科學器材投入拯救瓦礫堆下的生命;臺灣各界踴躍捐輸,光是現金捐款即達新台幣90億之多,物資只要有辦法運送,一趟趟包機送進汶川。
特別要強調的,包括慈濟、佛光會等宗教團體,路竹會等慈善團體也馳赴災區,不僅提供緊急的救災物資,更從短期災民的生活安頓,到留在災區繼續中長期的復原及安生工程,包括撫慰災民受創的心靈,災區教育重建的希望工程;不僅是救災,更是長期家人式的陪伴,如此人饑己饑的奉獻,早已超出救災層次。
不只是汶川大震的突發災難投入,長期、主動的扶持偏遠災區的例子更屢見不鮮。已滿10年的“青海之心”行動,是一支由臺灣南北醫師、藥師、志工志願參與的服務團體,“青海之心”連續10年開赴青海玉樹這“比玉山還高”的地方,以玉樹為基地,輻射到鄰近窮鄉僻壤,看診、施藥、陪伴貧童做能做的一切。
團員全是志願參加,不但無酬,還得處理工作崗位請假、家庭等事。藥品以募集為主,藥廠及民眾捐輸的熱烈,讓人感動;藥品募來後的清點整裏夠繁雜,更麻煩的是運送到目的地,玉樹還好,飛機、汽車可到,再往偏鄉運,就得靠人力,學生志工是主力,醫師、藥師也一起背;沒有義診預定的結束日期,哪天藥品用盡,隔天撤營返臺。
臺灣前“監察院長”王建在大陸貧困偏鄉散播愛心早已不是新聞,他籌募愛心資源時,臺商、臺僑的踴躍捐輸才讓人動容。有次在大陸臺商聚會場合,主人以“珠寶商”介紹他,王建順勢説「今天推銷珍珠」;原來,王建把大陸貧困、優異的孩子當成珍珠,贊助一個孩子,等於買一顆珍珠,臺商一次買10顆珍珠的不在少數。為了改善偏鄉孩子的營養,王建到美國籌錢,捐13美元就能讓1個孩子天天1顆蛋吃1年,太多臺僑捐1300、13000美元。
此刻,還有許多的退休校長、教師、各行各業到大陸當志工,只希望尚存餘力能幫助大陸。大陸民間對這樣的誠摯當然感激,相信這是化解“厭臺”最重要的力量。
[責任編輯:李傑]